山东大学校友专访|贾新政——扎根西部 无悔韶华
校友名片
贾新政,男,山东滨州人。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师从费利群教授,现工作于西藏大学党委宣传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参加自治区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入驻那曲地区那曲县俄色村。2013年1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第一批驻村(居)先进驻村队员”称号;2019年获得全区“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嘉奖(个人);2020年被评为学校“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西藏,总是被一个个特定的词汇定格着:干净、高原、阳光、蓝天、白云……每个人都有对西藏的期待和向往,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西藏大学开始从教历程,多年扎根雪域高原,服务藏族同胞,在藏区工作一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见证着西藏的巨变,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藏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忆母校:亲切与荣誉
线上再回母校,“亲切感”是贾新政的直接感受。回忆起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生活,人情味浓,“山大马院其实更像是一个家庭,当时每个任课老师都能叫出学生的名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亦师亦友的亲切感,在他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荣誉感”是他的另一感受,收到优秀校友的分享会邀请,他说,这不仅是来自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这更是来自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牵挂。回顾研究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天地里辛勤的耕耘。“山大马院对我的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我还是时常会捧起咱们学院老师们的著作来研读,去感受那种浓郁的人文精神气息。”
赴西藏:热忱与热爱
没来西藏的时候,雪域高原是神秘莫测的;来到西藏的时候,雪域高原是平和温暖的。在谈到赴藏的就业选择时,贾新政说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好选择的,毕业后先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进行了个人的深刻反思,认为自己更适合教育方面的工作,加之有同学也在西藏工作,于是勇敢地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之上。在西藏工作以来,建设移动基站、申请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宣传义务教育法,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要高”的新时代老西藏精神,汗撒高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扎根西部教师的良好形象,在推动西藏教育教学事业进程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留西藏:奉献与情谊
初到3村,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在3村存在着部分适龄儿童并未就学或是辍学、逃学,而家长却漠然置之的现象。面对粗通汉字和仅能听懂简单普通话的村民,他不辞辛苦,挨家挨户走访并宣传义务教育法,向村民们反复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于举棋不定的家长,还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新出台的力促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并积极的募捐电脑、书包等学习用品,看着村里小学360余名小学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电脑,脸上透出的惊奇喜悦的表情,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在这里,一个高配置的微机室就要建成,孩子们将要开始他们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他们会透过这个窗口看到和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他说,“在驻村工作结束之际,不知道在离开3村的那一刻我将会是怎样的心情,但我会把这一段经历珍藏于精神深处并使其成为内心最为坚硬的部分,其光熠熠,历久弥新。”有些人走出去,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有些人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奉献人生。他说:“既然有机会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仰望你的存在,这一生便不会枉度。我的故事从西藏一旦开始,往后余生,便全是你。”
到今天为止,祖国出现一批又一批像贾新政一样扎根西部,奉献自己,无悔韶华的青年人。他们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树立“建设西藏,服务西藏”的坚定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理想,与祖国共命运、与西藏共进步、与人民共呼吸,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把青春献给自己热爱的事情,一步一坎坷,一行一远方。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培养像贾新政这样奉献西藏、建设祖国的学子,践行全国重点马院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山东大学马院之声SDU
(文/郑天玥 郭振慧;图/ 贾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