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第一届协作会在徐召开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2-23
四省十校“牵手” 打造技工教育新高地
 
 
 

  ◎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12月20日上午,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第一届协作会在徐召开,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安徽淮北技师学院、菏泽技师学院、济宁技师学院、临沂市技师学院、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商丘技师学院、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安徽宿州技师学院、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十所院校齐聚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共商推动淮海经济区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大计,共谋推进淮海经济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策。

  完善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据悉,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主要由徐州市、淮北市、菏泽市、济宁市、临沂市、连云港市、商丘市、宿迁市、宿州市、枣庄市的十所技师学院牵头组成,淮海经济区其他技工院校和若干大型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在自愿、互利、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坚持“立足高端、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彰显特色”的原则,成立集教育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改革、对外交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于一体的协同发展合作组织。

  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下设5个协作组,分别为专业建设协作组、校企合作协作组、技能大赛协作组、师资培训协作组、学生管理协作组。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合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建特色专业、共育师资队伍、共创科研项目、共促技能大赛、共探校企合作路径、共推高质量职业培训。协作会将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主力军功能和社会服务作用,以精准服务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适应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新时代技工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布局、助推淮海经济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共创淮海经济区技能人才培训品牌

  据悉,2019年初,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作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员单位,在学习借鉴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发起筹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联盟”。2020年10月,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向徐州市民政局请示“联盟”成立工作,在民政部门及省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下,确定了本合作组织名称,即“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

  活动现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院长唐自强向记者介绍了协作会的成立意义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唐自强说,之所以筹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作会,主要目的是搭建协作会各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协作会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考察交流、教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各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助力淮海经济区技工教育发展,通过为技工院校的转型发展和技工教育的创新实践建言献策,共建协作会各成员院校区域化招生和就业共享平台,推动技工院校网络化、信息化招生就业等工作,实现各成员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同时,协作会将促进各校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发挥教育资源综合效益,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共建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及资源库,共同开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精品课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包。通过协作会各院校与国际职教组织、国际院校、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转介和分享已合作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育具有国际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协作会各成员院校通过共享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实习实验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成果,发挥现有专业优势,促进区域专业特色的形成,共同培育具有淮海经济区区域特色的优势专业群。启动实施全国优质技工院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力争建设一批引领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骨干专业。

  各成员院校还将携手共建师资信息库和师资培训基地。以顶岗交流、教学研究等方式,实现校际间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开展师资共同培育工作,充分利用协作会内各个企业会员的优势,校企共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分专业开展师资培训,拓展师资培养的合作渠道,提高“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快各院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

  搭建科研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开发与项目研究团队。各成员院校充分利用优势科研力量,对有前景的科研课题、企业攻关项目、产业研发项目等集中进行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指导,联合申报重大研究课题,联手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联系、参与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助力淮海经济区的高新技术推广转化工作,扩大各成员院校的社会服务影响力。

  通过搭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平台,研究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内容与竞赛规则,推广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标准,搭建技能展示、技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国际国内竞赛有效结合,实现大赛成果向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为淮海经济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路径,共推淮海经济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充分利用协作会各成员院校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优势,与协作会的各企业会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企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协作会各成员院校将共商淮海经济区职业培训战略及举措,共创淮海经济区职业培训品牌。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和社会培训,在业务拓展、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质量评估等各个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成员院校专业错位优势,发挥各自特长,服务社会高技能人才培养。

  据悉,2019年初,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作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员单位,在学习借鉴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发起筹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联盟”。2020年10月,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向徐州市民政局请示“联盟”成立工作,在民政部门及省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下,确定了本合作组织名称,即“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同发展合作大会”。

  活动现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院长唐自强向记者介绍了协作会的成立意义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唐自强说,之所以筹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协作会,主要目的是搭建协作会各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协作会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考察交流、教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各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助力淮海经济区技工教育发展,通过为技工院校的转型发展和技工教育的创新实践建言献策,共建协作会各成员院校区域化招生和就业共享平台,推动技工院校网络化、信息化招生就业等工作,实现各成员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同时,协作会将促进各校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发挥教育资源综合效益,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共建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及资源库,共同开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精品课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包。通过协作会各院校与国际职教组织、国际院校、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转介和分享已合作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育具有国际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协作会各成员院校通过共享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实习实验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成果,发挥现有专业优势,促进区域专业特色的形成,共同培育具有淮海经济区区域特色的优势专业群。启动实施全国优质技工院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力争建设一批引领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骨干专业。

  各成员院校还将携手共建师资信息库和师资培训基地。以顶岗交流、教学研究等方式,实现校际间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开展师资共同培育工作,充分利用协作会内各个企业会员的优势,校企共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分专业开展师资培训,拓展师资培养的合作渠道,提高“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快各院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

  搭建科研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开发与项目研究团队。各成员院校充分利用优势科研力量,对有前景的科研课题、企业攻关项目、产业研发项目等集中进行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指导,联合申报重大研究课题,联手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联系、参与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助力淮海经济区的高新技术推广转化工作,扩大各成员院校的社会服务影响力。

  通过搭建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平台,研究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内容与竞赛规则,推广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标准,搭建技能展示、技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国际国内竞赛有效结合,实现大赛成果向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为淮海经济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路径,共推淮海经济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充分利用协作会各成员院校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优势,与协作会的各企业会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企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技工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协作会各成员院校将共商淮海经济区职业培训战略及举措,共创淮海经济区职业培训品牌。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和社会培训,在业务拓展、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质量评估等各个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成员院校专业错位优势,发挥各自特长,服务社会高技能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