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双减”落地一年 交出“安徽答卷”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8-26

去年暑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一场“双减”之战迅速在全国打响。

今年此时,政策落地已经一周年。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近期的通报,安徽省的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监管等主要指标排名全国靠前。

这份全国靠前的“成绩单”是怎么来的?学校和家庭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家长和老师反响如何?记者日前深入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

学校重新成为主阵地,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安徽省82.4%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5.2%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者大部分书面作业,这两项数据分别高出全国7.1个和1.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双减”是一场持久战,源头治理是关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校内“吃饱”“吃好”,才会降低学生及家长去校外寻找培训的需求。实施“双减”以来,安徽省主要通过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降低考试压力以及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等措施,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双减’刚开始时,我们发现学校越‘减’,家长越‘加’,好像要把在学校的‘损失’夺回来一样。”宿州市第九中学教师吴明美对“双减”之初家长的焦虑记忆犹新。面对这些问题,她所在的学校和地区以“精准教学,科学增效”为目标,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用教学质量给家长吃“定心丸”。为了保障更多课堂都能做到提质增效,安徽省出台了《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突出了学校、校长和教师主体责任。

今年暑假,淮北市濉溪路小学学生王赫明明显感觉到暑假作业变少了,多出来的时间他和小伙伴们约着去踢球、爬山或者参加实践活动。“暑假活动更丰富了,孩子们运动、交往的时间也更多了。”王赫明的家长说。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安徽省在“双减”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作业源头与过程管理、作业质量研究等12条创新措施。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控制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总量。

严控总量和时间不代表降低作业要求,安徽省多地多校都把优化作业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安徽省还建立起全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制度,把优秀作品通过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展示,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应运而生,对各年级作业的布置进行规范,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能力,同时紧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各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将作业管理纳入规范办学行为检查、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安徽省各地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围绕作业减负,坚持“管理”和“提质”两手抓,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合肥市形成“3+9”分学段、分学科、全覆盖;淮北市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阜阳市建立作业“双统筹”“双公示”“双评价”制度,在总量上做减法,在品质上做加法;滁州市全面组织开展校内作业设计大赛,促进各地各校开展教师作业设计研讨和评比。据全国“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公示制度建立、作业时间控制达标比例均达100%。

大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严防“隐形变异”

课外培训负担过重、超前超标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退费难”“卷钱跑路”……多年来,校外培训一直是广大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双减”政策一经发布,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就对全省范围内以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的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的摸底排查。

“以前每到开学之初,学校门口的辅导班宣传单铺天盖地,各种夸张的宣传让人瞠目结舌。孩子们累,家长们更累。如今,‘双减’减去了教育过程中的众多干扰因素,让教育回归本质。”亳州学院附属学校教师王文感慨道。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一直是“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庞大、过多过滥的情况,安徽省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注销压减一批;加大对校外培训行为的监管力度,停业整顿一批;做好宣传和服务,引导转型一批;做强做优校内课后服务主阵地,市场淘汰一批。通过深入推进“四个一批”工作法,全省线上、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了大幅压减。

针对以往群众反映较多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安徽省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将所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存量和增量预收费资金全部纳入监管,做到校外培训预收费“应托管、尽托管”。另一方面,强调校外培训的公益属性,制定了政府指导价,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为防止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教育厅明确界定了八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部署各地建立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排查整治机制,围绕隐形变异培训发生的重点区域、群体、时间开展全面排查整改,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变异。

寒暑假是以往学生补课培训的旺季。今年1月,为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安徽省组织开展寒假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到春季开学季,安徽省又开展了两轮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对“已压减”和“营转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今年暑假,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安徽省组织开展了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监管护苗”专项行动,部署各地围绕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防止非学科培训恶意涨价、化解群众“退费难”问题三项重点任务,加大治理力度,持续高压打击违规培训。据教育部“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安徽省线上、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已经分别达到100%、94.95%。

课后服务覆盖有需要的学生,让各方都安心

“咱孩子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原来需要在培训机构花大价钱学习的才艺,现在放学后在学校就能学到了,让我们家长省钱又省心!”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的学生家长阚女士欣慰地告诉记者,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在今年的“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演讲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还将代表宿州市参加全省的比赛。

2021年秋季开学,全省应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目前,全省120个县区(含功能区)全部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如芜湖市实施政府兜底保障,由财政部门按照500元每生每年的标准拨付到校(偏远地区补贴标准上浮不超过20%),实现公益性课后服务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各地各校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等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后服务,安徽省明确了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全省16个市全部出台课后服务参与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截至今年3月,全省各地2021年度课后服务补助全部发放到位。

“我的家乡在流口,茗州茶叶甲天下”“我家采了许多茶叶,我给它设计了新包装”……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在今年春季结合当地“茶乡”的特色,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我为家乡茶叶代言”活动,布置学生参加采茶劳动,了解茶叶加工的过程,动手设计茶叶包装,学生们争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劳动中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双减”之后,安徽省引导各地各校全面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的“五大行动”,着力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通课后服务与全面发展育人的路径。记者在合肥、阜阳、蚌埠、宣城等地的学校都看到,足球、象棋、书画、古筝、航模等几十种课程均纳入了课后服务体系。丰富多样的课程建设,既培养了学生特长,又彰显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绝不是为减而减,它吹响的是学校教育强势回归的号角。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教育的初心正在回归,教育的生态得到重塑,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向着既定方向快速壮大。(陈婉婉)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