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飞天归来,为母校师生讲述圆梦历程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4-01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负青春梦想!”
徐州日报记者 胡劲松 于珑 李薇薇 通讯员 李辉
“这次回来我非常感动,看到我的恩师们仍旧神采奕奕,看到我的学弟学妹们阳光向上,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找到自己的少年时光……”
3月27日下午,沛县中学艺术中心二楼,当沛县中学2005届校友、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精神抖擞地走进报告厅,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朱杨柱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载誉归来后,首次回到母校。
身着航天员制服的朱杨柱健步走上报告台,为在场的师生们致以标准的军礼。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他为上百名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执着追梦终如愿的圆梦历程,深深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
星空很远,梦想很大。打小,朱杨柱心中就有一个飞天梦。
朱杨柱是沛县大屯街道朱大庄人,从小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十分亲切。他聪明好学,对于宇宙星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母亲带着兄弟三人凌晨三点爬起来看流星,那神奇的天象让他大为震撼,从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探索星空的种子。
朱杨柱中学时代的母校——江苏省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里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在学习之余,他热衷练习那些飞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难度的固定滚轮,他玩得特别溜,感觉转下来以后大脑轻松了不少,对于学习也是一种放松和调节。
高二时,朱杨柱本想报考空军飞行员。班主任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劝阻了他,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天空的热爱。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高考填报志愿时,朱杨柱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并如愿以偿。
此后,朱杨柱专心从事科研,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论文,最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只要梦想还在萌芽,就能够让它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这颗种子珍藏好,埋在心里,默默地努力,慢慢地等待,等待着有一天它可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朱杨柱发自肺腑的话语让现场的学子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坚守初心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星河浩渺,追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朱杨柱始终没有放弃。
“有些人喜欢做梦,不仅晚上做梦,白天也做梦,好多都是美梦,却没见他真正实施了多少,只能说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但不敢恭维他的实干精神有多少。有的人喜欢活在过去、活在将来,就是不肯活在现在!他习惯了脱离现实,却什么也没有收获,他的宏图伟梦从来没有真正实现,为什么?他没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坚实的脚印,他踩着空气,脚底并不稳当。”在现场,朱杨柱念起了当年自己在沛县中学读书时写下的一段话,他说:“现在我到天上去确实是踩着空气,但是也得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踩到空气。”
博士毕业后,朱杨柱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给脚手架刷漆,搭建工棚,装暖气,支混凝土模板,还在尘土飞扬的深井中扛着重物爬上爬下……这位曾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研究高科技的博士生,放下论文、键盘,拿起铁锹、抡起大锤也是毫不含糊。因为他认为要想实现梦想就一定要能够“沉下心来,做好眼前的事情”。
朱杨柱说:“继续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不负内心的梦想,完成好组织赋予的使命任务,就是对自己梦想的最好交代。”作为实习排长的他与战士们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睡同劳动,其表现赢得了上下一致认可。一年后,朱杨柱申请去读博士后,这在单位并无先例。鉴于他的优良表现,爱才惜才的大队长拍板通过。
就这样,朱杨柱成为大队的首个博士后,师从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后来,朱杨柱被推荐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在教学基础上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本科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这里,朱杨柱获得了充分施展的机会,被评上副教授。
就在朱杨柱顺风顺水搞科研的时候,一次不经意间,朱杨柱得知招选第三批航天员的消息,还扩大范围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而他所在的学校也在其中。那个少年时代就埋藏他在心里的飞天梦想被再次点燃。
“虽然不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但是如果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岂不是更加令人向往?我一定要试一试!”朱杨柱再一次向他的飞天梦发起冲锋。
“坚定的信念能战胜任何困难”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从填写厚厚的报名表,到严格的初选,全方位的复选,再到竞选、定选……朱杨柱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终于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进入航天大队后,他们的训练进度更快,训练量更大。首先是二三十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好比一年内上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紧张,考试密集,朱杨柱白天上课,晚上抓紧复习预习,每门学科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还有被称为“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刚开始,没有空中飞行经验的朱杨柱操控起来非常吃力。于是航天员公寓里放置的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便成了朱杨柱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的刻苦训练,他最后形成了肌肉记忆,能够熟练完成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对航天员的意志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其间还要在电脑上做大量的测试题,一动不动地盯着显示屏,一不小心就会神思恍惚。其中,有项眼动仪测试,需要将下巴放在托架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屏幕,特别容易诱导人打瞌睡。面对这些挑战,朱杨柱与团队人员相互协作,唱歌、做游戏、讲笑话……想尽招数保持清醒。通过实验,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2022年6月,朱杨柱入选了神舟十六号乘组,2023年5月30日,朱杨柱终于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
朱杨柱是我国首个博士后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个出舱作业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从青年学子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成员,他执着追梦了十多年。
回顾自己的追梦历程,朱杨柱感慨地说:“是中国梦实现了我的飞天梦,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们的新时代,是新时代让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感恩这个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
朱杨柱还为大家分享了在空间站工作期间的一些趣闻,鼓励学弟学妹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他说:“走上飞船是勇士,走下飞船是普通一兵。我会积极恢复,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随时准备任党挑选,为新时代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在演讲的最后,朱杨柱为母校、为家乡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仰望星空,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负青春梦想。祝愿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2024年3月29日徐州日报01版
“这次回来我非常感动,看到我的恩师们仍旧神采奕奕,看到我的学弟学妹们阳光向上,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找到自己的少年时光……”
3月27日下午,沛县中学艺术中心二楼,当沛县中学2005届校友、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精神抖擞地走进报告厅,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朱杨柱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载誉归来后,首次回到母校。
身着航天员制服的朱杨柱健步走上报告台,为在场的师生们致以标准的军礼。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他为上百名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执着追梦终如愿的圆梦历程,深深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
星空很远,梦想很大。打小,朱杨柱心中就有一个飞天梦。
朱杨柱是沛县大屯街道朱大庄人,从小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十分亲切。他聪明好学,对于宇宙星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母亲带着兄弟三人凌晨三点爬起来看流星,那神奇的天象让他大为震撼,从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探索星空的种子。
朱杨柱中学时代的母校——江苏省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里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在学习之余,他热衷练习那些飞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难度的固定滚轮,他玩得特别溜,感觉转下来以后大脑轻松了不少,对于学习也是一种放松和调节。
高二时,朱杨柱本想报考空军飞行员。班主任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劝阻了他,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天空的热爱。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高考填报志愿时,朱杨柱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并如愿以偿。
此后,朱杨柱专心从事科研,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论文,最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只要梦想还在萌芽,就能够让它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这颗种子珍藏好,埋在心里,默默地努力,慢慢地等待,等待着有一天它可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朱杨柱发自肺腑的话语让现场的学子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坚守初心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星河浩渺,追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朱杨柱始终没有放弃。
“有些人喜欢做梦,不仅晚上做梦,白天也做梦,好多都是美梦,却没见他真正实施了多少,只能说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但不敢恭维他的实干精神有多少。有的人喜欢活在过去、活在将来,就是不肯活在现在!他习惯了脱离现实,却什么也没有收获,他的宏图伟梦从来没有真正实现,为什么?他没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坚实的脚印,他踩着空气,脚底并不稳当。”在现场,朱杨柱念起了当年自己在沛县中学读书时写下的一段话,他说:“现在我到天上去确实是踩着空气,但是也得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能踩到空气。”
博士毕业后,朱杨柱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给脚手架刷漆,搭建工棚,装暖气,支混凝土模板,还在尘土飞扬的深井中扛着重物爬上爬下……这位曾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研究高科技的博士生,放下论文、键盘,拿起铁锹、抡起大锤也是毫不含糊。因为他认为要想实现梦想就一定要能够“沉下心来,做好眼前的事情”。
朱杨柱说:“继续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不负内心的梦想,完成好组织赋予的使命任务,就是对自己梦想的最好交代。”作为实习排长的他与战士们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睡同劳动,其表现赢得了上下一致认可。一年后,朱杨柱申请去读博士后,这在单位并无先例。鉴于他的优良表现,爱才惜才的大队长拍板通过。
就这样,朱杨柱成为大队的首个博士后,师从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后来,朱杨柱被推荐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在教学基础上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本科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这里,朱杨柱获得了充分施展的机会,被评上副教授。
就在朱杨柱顺风顺水搞科研的时候,一次不经意间,朱杨柱得知招选第三批航天员的消息,还扩大范围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而他所在的学校也在其中。那个少年时代就埋藏他在心里的飞天梦想被再次点燃。
“虽然不能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但是如果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岂不是更加令人向往?我一定要试一试!”朱杨柱再一次向他的飞天梦发起冲锋。
“坚定的信念能战胜任何困难”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从填写厚厚的报名表,到严格的初选,全方位的复选,再到竞选、定选……朱杨柱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终于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进入航天大队后,他们的训练进度更快,训练量更大。首先是二三十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好比一年内上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紧张,考试密集,朱杨柱白天上课,晚上抓紧复习预习,每门学科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还有被称为“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刚开始,没有空中飞行经验的朱杨柱操控起来非常吃力。于是航天员公寓里放置的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便成了朱杨柱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的刻苦训练,他最后形成了肌肉记忆,能够熟练完成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对航天员的意志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其间还要在电脑上做大量的测试题,一动不动地盯着显示屏,一不小心就会神思恍惚。其中,有项眼动仪测试,需要将下巴放在托架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屏幕,特别容易诱导人打瞌睡。面对这些挑战,朱杨柱与团队人员相互协作,唱歌、做游戏、讲笑话……想尽招数保持清醒。通过实验,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2022年6月,朱杨柱入选了神舟十六号乘组,2023年5月30日,朱杨柱终于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
朱杨柱是我国首个博士后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个出舱作业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从青年学子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成员,他执着追梦了十多年。
回顾自己的追梦历程,朱杨柱感慨地说:“是中国梦实现了我的飞天梦,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我们的新时代,是新时代让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感恩这个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
朱杨柱还为大家分享了在空间站工作期间的一些趣闻,鼓励学弟学妹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他说:“走上飞船是勇士,走下飞船是普通一兵。我会积极恢复,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随时准备任党挑选,为新时代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在演讲的最后,朱杨柱为母校、为家乡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仰望星空,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负青春梦想。祝愿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2024年3月29日徐州日报01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