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组织部分老同志赴“闫窝惨案”旧址参观寻访
勿忘国耻 开创未来
黄淮网(陈晓 丁修武)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6月30日上午,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组织部分老同志赴铜山区张集镇“闫窝惨案”旧址开展“勿忘国耻,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参观寻访活动。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乔,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主任陈晓、徐州好人、小海燕记者团总部辅导员丁修武、徐州铁路公安处退休干部李锐、徐州特教中心原党总支书记张吉峰、铜山区张集镇关工委主任李世爱、闫窝村党总支书记朱巍、村委委员马琳、纪念馆老讲解员杨素珍、闫窝小学辅导员老师及闫窝惨案小卫士3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少先队代表为领导和嘉宾佩戴了红领巾。
李世爱主任发表致辞:
我们站在这里,望着眼前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沉重与感慨。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后,日本鬼子在这里实施了残酷的“三光政策”——“见人杀光、好东西抢光、带不走的房屋等烧光”,导致大量平民百姓死亡。闫窝村附近一夜之间就被鬼子烧死枪杀千余人。现在这里仍然保留着人头坟和四合院的历史遗迹,见证了那段苦难的历史。走进这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就会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牢记血泪史,铭记历史教训,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死难同胞集体墓前,大家默哀肃立,同学们自发地采来野草野花精心编织成花圈敬献给死难同胞。
在小卫士带领下,大家缓步来到闫窝惨案图片展、纪念碑、四合院遗址聆听闫窝惨案小卫士生动的讲解。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辈们蒙受的苦难。每一件展品, 每一幅图片,每一块遗迹都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都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座谈会上,小海燕记者团一行来到张集镇闫窝村党建活动室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了村党总支书记朱巍对闫窝惨案旧址的修复开发,利用惨案这一历史事件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他动情地说:“如今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精心呵护这片红色的土壤,让这段苦难的历史永远烙印在人们心头。”
王乔研究员深情讲述了闫窝惨案的经过: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城内及东郊的一部分群众,扶老携幼来阎窝避难,有的露宿在山坡上,有的躲进芦苇荡。5月20日清晨,日冦调集千余人士兵,直向阎窝扑来。当天上午,日本鬼子进村后,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对村民展开屠杀,一小时内就杀害老百姓200余人。随后,鬼子用刺刀将620多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逼进滕家四合院,锁上大门。剩下的50多人,滕家的院子小容不下,又推进另一家的两间堂屋,先用刺刀把人捅死,再放火烧房子。关进滕家院子中的那些老百姓,见鬼子搬来了干苇子靠在屋边,又把十几桶汽油浇在屋顶和芦苇上,院子门前架上3挺机枪,村民都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于是破门向外冲。怎奈门前机枪扫射,出来一个打死一个,无一幸免,结果670余人全部遇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阎窝惨案。
同时,惨遭日军杀害洗劫的,还有阎窝村附近的杏坡、王山、马庄等村。日军在阎窝一带烧杀抢掠一天一夜,屠杀百姓近千人。据有关资料记载,阎窝惨案杀害百姓千余人, 100多间房屋被烧,18家被杀绝。惨案发生后阎窝村民自发行动起来,做遗体的转移安置工作。乡亲们把遇难者的尸骨埋在了阎山脚下的白马泉边,筑起了“人头墓”。80多年过去了,这段惨无人道的历史要通过各种活动,让人们牢记,揭露日冦的侵略罪行,激励后人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小海燕记者团总部主任陈晓最后说:“今天小海燕记者团总部组织部分“五老”、来到闫窝惨案旧址、纪念馆开展以“勿忘历史开创未来”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寻访考察活动。受到了张集镇关工委、村党总支的大力支持。闫窝惨案小卫士们带领参观惨案纪念馆、凭吊纪念碑,在遇难同胞墓地缅怀拜谒,在惨案旧址寻访,聆听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员王乔教授讲述闫窝惨案的背景、惨案经过;镇关工委李世爱主任,村总支书记朱巍,老讲解员杨素珍等老同志的讲解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闫窝村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无比愤慨。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去,和平来之不易,通过活动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筑时代梦想。作为老同志、老党员我们要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奉献余热,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尊严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