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深入推进国家癌症防治行动,全力提升区域肿瘤防治水平
徐州日报记者 王任飞 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旨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我市通过启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构建区域肿瘤防治网络、打造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等举措,逐步提高群众肿瘤防控意识,推动徐州地区肿瘤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识恶性肿瘤 40%的癌症可以预防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民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徐州市区发病前五位的肿瘤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其中,近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始终居于榜首。 为什么这5种癌症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副科长张盼指出,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是环境、饮食、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以肺癌为例,多年来它一直高居徐州市区恶性肿瘤首位。约八成的肺癌患者与吸烟有关(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此外,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燃煤取暖、烹饪油烟、室内装修等也是导致肺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一方面可能与遗传、环境射线、不良生活行为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检查技术的提升和检查频度的增加,其检出率也在不断增高。 乳腺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3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迅速增高。乳腺癌家族史、良性乳腺疾病史(如不典型性增生)、绝经后肥胖或超重是该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数据显示,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其诱发因素包括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肥胖或超重、肠息肉史、嗜烟嗜酒等。 至于肝癌,个人肝炎史、肝硬化史及家族肝癌史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高发危险因素,其他还与霉变食物、酗酒、饮水污染等因素有关。 张盼指出,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行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均会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提醒大家正确认识癌症,不要谈癌色变,应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定期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抗恶性肿瘤 早诊早治是关键 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 记者了解到,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我市作出了有益探索。我市开展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惠及市区居民16万余人,为高危人群提供免费防癌筛查5.5万余人次,发现阳性及可疑肿瘤患者6000余人。 在开展城市癌症筛查工作中,我市通过建立基于各级肿瘤防治专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紧密协作的肿瘤防治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各协作部门肿瘤防治职责和医防协作模式,形成了“筛查随访在基层、规范诊疗在医院,质控指导在疾控”的协作运行机制……一系列举措被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癌症中心点赞,城市癌症筛查“徐州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 依托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我市还陆续承担和开展了“肺癌早期发现合作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食管癌专病队列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消化道癌筛查的前瞻性多中心人群随机对照研究”等专项科研项目任务,协助国家癌症中心开展联合攻关,优化筛查技术方案。 在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中,大数据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市开发了覆盖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肿瘤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肿瘤自动登记上报、肿瘤患者随访、肿瘤筛查、肿瘤阳性人群随访等功能。 落实科学防癌 全社会共同参与 癌症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和专业防治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此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就是要倡导政府、肿瘤防治机构和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切实降低癌症发病率及其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将癌症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健全癌症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素养、加强癌症患者康复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国家癌症防治行动各项工作。 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市肿瘤防治管理中心为龙头,市肿瘤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设立肿瘤科的三级医院和中医医院为支撑,县级疾控机构、综合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癌症综合防治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市肿瘤防治管理中心发挥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作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肿瘤专科,具备开展癌症筛查和常见多发癌种的一般性诊疗能力;各级疾控机构负责癌症及危险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干预、信息管理等;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人群癌症筛查、宣传教育、随访干预和患者康复管理等工作。此外,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癌症防治技术能力提升、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也发挥了应有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癌症筛查水平,我市结合肿瘤防治工作实际,推进县区基层筛查能力建设工作,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通过合理配置癌症防治人员、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加强防癌体检的规范化管理等举措,提升我市癌症防控和规范化诊疗水平。 科普宣传是疾病预防控制的“社会疫苗”,是促进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的重要手段。为营造出全社会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我市及时发布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等活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和指导群众科学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在癌症治疗方面,我市大力推广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同时,加强癌症患者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对晚期患者开展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新闻链接 如何落实“早发现”?高危人群应重视癌症筛查 对于个体来说,想要预防恶性肿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等。同时要根据自身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间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徐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董栋称,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是癌症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一步,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癌症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那么,高危人群应该关注哪些筛查项目呢? 董栋建议,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要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甲状腺癌最有效的筛查手段是颈部超声检查。一般人群20-29岁每2-3年1次临床颈部体检,30岁以后每年1次。30岁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的乳腺癌筛查;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45岁-70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应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项目,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推荐40岁-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岁-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医生会根据综合结果进一步确定诊断、治疗及复查方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做1次定期检查;而对于正常人群,包括没有肝炎背景的人群仍需要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