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仁慈医院启用关节置换机器人
徐州日报记者 晏菲
5月24日下午,徐州仁慈医院关节科主任张传开在一个刚刚上岗的“年轻助手”配合下,成功为一位老年患者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72岁的患者刘老太平时喜欢饮酒,2年前出现双髋不适、左侧局部胀感严重、活动受限、伴疼痛等症状,近半年来疼痛加剧,影响日常生活。在家人的陪伴下,刘老太慕名来到徐州仁慈医院找到张传开救助。
刘老太求诊时是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进诊室的。张传开为她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配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除了腰椎退化问题外,更合并有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建议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刘老太的体形偏胖,皮下脂肪非常厚,常规需要大切口暴露,切口一般要达到25厘米至30厘米。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
当天下午,张传开在“特殊助手”的协助下完美完成手术,切口只有十几厘米,出血量很少,假体位置非常满意。
更令人吃惊的是,张传开的“助手”刚刚“入职”徐州仁慈医院不到24小时。
接轨国际一流
提高诊治水平
张传开介绍,新助手名叫史赛克MAKO,是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它诞生在大洋彼岸,壮实的身材、有力的机械臂以及敏锐的眼睛给了它颇高的颜值。而它的实力也非常强劲:史赛克MAKO是目前全球先进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可行髋、膝、单髁置换,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实现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治疗效果直达全球领先水平。
这是我市首台在史赛克MAKO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以往,有了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的加持,手术截骨更精确,安装假体更到位,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
“传统手术依赖于医生的视觉与触觉,限制了手术入路和切口大小。手术机器人采用导航定位,尽可能地缩短手术切口,很方便地进行髋关节前入路等传统手术较难进行的入路。传统关节置换手术需要医生损伤关节周围较多的软组织、骨赘,而机器人精准的定位使这种损伤大大减少。更短的切口、更小的损伤、更少的出血,使患者术后康复更为迅速。”张传开说。
徐州仁慈医院于5月24日在院内举行隆重的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启动仪式,邀请业内学术大咖参加并参与示教手术。当天完成两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两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预后良好。
关节置换精度
可达亚毫米级
“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启用后,可以将徐州仁慈医院的关节置换手术精度控制在亚毫米级。”作为此次启用仪式的带教嘉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王琦教授在完成带教手术后介绍,“与传统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相比,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基于患者术前CT扫描数据三维建模型,可将人工关节假体的三维定位、角度、大小、骨质覆盖等重要信息立体呈现,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进行术前规划、术中精确执行,大幅提升了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业内专家表示,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领域中常见和重要的手术之一,手术的精度和准确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的出现,将为关节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安全、精准的手术帮助,可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此次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的启用,也标志着仁慈医院智慧骨科建设已经从亚专科化到多学科诊疗,可以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让很多此前看似不可能的手术逐渐成为现实。
深耕智慧骨科
造福百姓健康
关节置换手术在徐州仁慈医院骨科手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引入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旨在进一步提升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到精益求精,造福患者。
“作为人工关节置换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精准手术、安全微创等特色,代表了目前关节置换的技术巅峰。”徐州仁慈医院党委副书记、业务院长石荣剑表示,“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在徐州仁慈医院投入使用,标志着仁慈医院与国际一流诊治水平的精准接轨。在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的辅助下,仁慈医院将为徐州及周边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徐州仁慈医院于2019年率先引进骨科机器人用于临床,随后引进德国贝朗关节置换智能导航系统。截至目前,骨科机器人手术量约2000台,很大一部分应用在脊柱科的微创手术,最大限度保护了脊柱正常组织,满足患者对高效安全的脊柱手术的需求。此次,仁慈医院率先使用史赛克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标志着仁慈医院骨科手术迈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作为三级骨科医院、徐医大教学医院,仁慈医院逐渐成长为徐州及周边地区、江苏省内骨科学界的重要一员。骨科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3D影像导航手术、3D智能显微镜、史赛克MAKO……仁慈医院紧跟国内外医疗科技前沿,实现技术的纵深发展。该院手术全面微创化,精准诊疗、加速康复、舒适化医疗等先进理念贯穿医院诊疗全过程,做到了高难度手术安全化、微创手术常规化、关键操作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