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世界各地

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 降级为时过早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06

 原标题: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 降级为时过早

  当地时间9月4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美国夏威夷大会上,该组织在其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低一级变为易危。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昨天回应表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来看,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我们的确应该为现在所取得的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与此同时,必须清楚,野生大熊猫依然面临严峻的生存风险,仍需更广泛的保护措施。

  □变化

  大熊猫降级但仍存在灭绝危险

  据了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保组织,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1948年在法国枫丹白露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

  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每4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指标之一。

  该名录将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级,最高为“灭绝”,其次是“野外灭绝”。往下顺延的“极危”、“濒危”和“易危”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之后是“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

  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的全球大会上,世界

  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最新红色名录。名录提到,由于中国持续不懈的努力,大熊猫的数量在缓慢增加,因此对大熊猫的评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中国去年2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有1864只野生大熊猫,数量增长了16.8%。

  IUCN在其官网上发布的消息中如此表述:大熊猫生存状况的改善“证明中国政府保护这种动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猫栖息需要的竹林。但同时,气候变化将会在未来80年导致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竹子的数量减少逾35%,因此现在其处境“易危”,仍面临灭绝危险,仍需继续实施广泛的保护措施。

  4种类人猿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此外,在这份报告中,IUCN还提到,藏羚羊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可观的增长,让藏羚羊的评级从“濒危”连降两级成为“近危”,一举摘掉“受威胁物种”的帽子。

  另一个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环保官约翰·鲁滨逊告诉记者:“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这说明保护措施有效。”

  但是,同在地球村,大猩猩等6个类人猿物种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东非大猩猩、西非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处于“极危”状态,“与灭绝仅有一步之遥”;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被列为“濒危”物种。

  名录特别提到东非大猩猩“处境危险”,目前全球数量仅有5000只左右,而且还在不断减少。过去20年来,战争、捕猎和人类

  侵占栖息地使得东非大猩猩的数量“灾难性地减少了70%以上”。

  东非大猩猩的一个亚种东非低地大猩猩,数量从1994年的1.69万只急剧减少到2015年的3800只。好在另一个亚种山地大猩猩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不过数量也仅有880只左右。

  专家指出,对于大猩猩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捕猎。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英格·安德森说:“今天是让人难过的日子,因为IUCN的红色名单表明,我们正在消灭我们的一些近亲。”

  其实,不光动物,全球许多植物也逐渐走向灭绝。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的举办地夏威夷,415种当地植物中的38种被评为“灭绝”,4种为“野外灭绝”,87%当地物种为“受威胁”。

  □回应33个局域种群大熊猫过半灭绝风险高

  昨天,针对IUCN将大熊猫保护级别降低一事,国家林业局回应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并提出4个不应降级的原因。

  国家林业局介绍,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管理,大熊猫保护取得初步成效。根据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2003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3年的1864只,增长了16.8%;圈养种群数量从164只增加到375只。

  但国家林业局认为,IUCN的报告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国家林业局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主要原因

  ◎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因素,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风险。大熊猫仅分布于川、陕、甘三省的狭窄地区,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个体数量小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的种群有22个,个体数量小于10只、具有高度灭绝风险的局域种群有18个。

  ◎种群交流状况有待改善。受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大熊猫局域种群基因交流受阻。加之地域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各大熊猫圈养单位圈养个体间的基因交流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大熊猫基因交流,以保持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维持种群生存活力。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IUCN的消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中有三分之一可能会消失,将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部分大熊猫分布区存在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大熊猫保护成效,保护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声音大熊猫已成21世纪野生动物保护标志

  其实,大熊猫除了是中国的国宝外,在世界上也拥有很高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其会徽就是一只大熊猫。WWF创始人之一、自然主义者、画家彼得·斯科特,于1961年以熊猫为原型设计了WWF的机构标志。1980年WWF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组织,开始参与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昨天,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指出,大熊猫的保护境况凝聚了全球千万人,共同参与到野生物种保护的事业中来,发现问题并且努力做出改变。今天大熊猫生存状况的好转正给了我们所有人看到希望的机会。

  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我们的确应该为现在所取得的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楚,野生大熊猫依然面临严峻的生存风险,相当一部分栖息地正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饱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全球野生大熊猫数量也仅有1864只。”

  “大熊猫代表了20世纪野生物种保护的面貌:在某一物种永久消失前我们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对其进行保护。”兰博蒂尼说,尽管大熊猫种群的持续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它已可以成为21世纪野生物种保护的标志。相信通过建立和深化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个人之间多方合作,一定可以共同应对更复杂的保护挑战,守护自然景观,保障与人类未来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野生物种的生存环境。

  >>IUCN红色名录

  近3万个物种接近灭绝边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个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情况的清单,于1963年开始编制,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如今,这份红色名录中已包括82954个种,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23928种动植物被列入“极危”、“濒危”或“易危”状态,面临灭绝危险,约占被评估的29%。

  海南师范学院教授、爬行动物生态学学者史海涛表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目前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认可度。据史海涛介绍,目前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认可该组织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也包括中国,“跟其他同类组织相比,这个数字算是相当高的了。”

  意大利萨皮恩扎大学的哺乳动物专家卡洛·龙迪尼尼说,与2008年的红色名录相比,如今已评估的哺乳动物里近28%都面临着灭绝威胁,增加了3%。

  比如平原斑马,捕猎致使其数量在过去14年间从66万匹下降到50万匹,评级也从“无危”升为“近危”。

  京华时报记者卫张宁马金凤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