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南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海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年份,我们要综合海南州经济发展现状,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产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互联网”等方面多下功夫,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充分融合,形成推进旅游业发展合力,以打造国内旅游知名目的地为目标,让海南州旅游业成为我省旅游产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大美青海贡献力量。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挖掘文化、保护文化和丰富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精神需求,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海南特色文化,提升海南软实力,促进文化名州和高原旅游名州建设。
二、严抓规划,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层次。要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实施,明确海南未来五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修编完善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关规划,制定出台具体详规。在规划交通、城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时,应同步规划其助推旅游的功能;根据“十三五”旅游业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两廊三线”空间框架结构,紧跟旅游市场,利用山、水、人、物“四大资源”,做好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和营销等工作,既做好产业布局、产业聚集、新型业态融合发展及产品创意开发、产业链高端发展、目的地体系建设等规划,又要突出海南特色,在景区(景点)凸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实现全州文化旅游的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三、结合实际,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融合点。发展五大“旅游+ ”产业,即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产业、旅游+光伏产业、旅游+养生产业、旅游+商品产业,加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共和县文化产业园、城北新区和缘文化展示厅、龙羊峡及环湖乡镇文化广场等规划、建设,引导开发企业和当地群众举办民族射箭、歌舞演出、特色产品展示等民族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推广共和“和”文化、贵德“德”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内涵,大力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丰富特色旅游业态,推出人性化旅游服务项目,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留住游客、带动消费的目标。
四、完善配套,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硬实力。加快建设海南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建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卫生间、摊点屋(位)、广播、电子屏、文明标识牌等基础设施;要完善县内交通路网体系。制定全州旅游交通建设规划,逐步开通景区客运专线,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乡村旅游景点延伸,在各景区间开通摆渡车辆。继续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休闲自助服务功能;文化旅游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向上争取国家、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制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争取投资、多元融资工作措施,激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
五、精心组织,聚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围绕自然景观游,以黄河流域为支撑,建设森林公园、土林景区、丹霞地质公园、沙漠公园、千姿湖湿地公园、倒淌河、温泉等山水资源,带动沿线发展自然生态游、乡村风情游等各类旅游形态,进一步融合地域特色文化,打造集绿色生态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文化旅游品牌;围绕乡村风情游,以贵德松巴村、二连村、大史家村、红柳村、共和德胜村、委曲村、黄河村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研究制定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等,抓好乡村旅游整村推进工作,打造乡村风情旅游品牌;围绕工业体验游,以海南已建黄河水电工业及亚洲最大光伏园工业优势为重点,突出提升产品体验环节,开发2至3个工业体验旅游项目,打造工业体验旅游品牌。
六、强化人才队伍,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依托州县党校、职业学校等平台,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重点推出一批藏舞演艺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军人物;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定期组织文化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奖励新机制,培养和引进大批项目策划、中介经纪、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等人才,为海南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全力开拓和繁荣文化市场。依托节庆活动,打造海南文化节庆品牌,在旅游宣传推介上,重点叫响“圣洁海南”、 “清清黄河”、 “黄河上游大草原”、 “秘境赛宗”、 “时光小镇”等几张名片,提高旅游宣传口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资源,在用好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适时推出系列旅游专栏、专题节目,探索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微营销”模式,实现精准推介、精准营销;要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甘肃等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推出海南旅游诚信卡,整合共享旅游资源,加快融入“大美海南”旅游品牌,扩大海南旅游的“辐射效应”和“同城效应”。
八、强化措施,建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整合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职能作用,克服多头管理、相互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坚持“一盘棋”工作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合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对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现行政策汇总梳理,制定完善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激励机制。积极筹措奖励基金,增加奖励额度和力度,重奖对海南文化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旅游企业和企业家;因地制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游和生态体验旅游,推动、整合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