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从阡陌乡野向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嬗变
奋起争先东南隅 聚锦攒年在今朝 新城区:从阡陌乡野向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嬗变 |
|
||
|
||
|
||
|
||
|
||
|
||
|
||
|
||
|
||
|
深秋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耀在食品城南写有“昆仑大道”字样的一块路牌上。从迎宾大道向东转入昆仑大道,就驶进了徐州新城区。一大早,这里便车水马龙,热闹异常。 回溯往昔,这里还是一片阡陌纵横的乡村荒野。如今,寂寞沟堑崛起了幢幢高楼,粗伧偏隅化为一轴如诗画卷;从不被人熟知的“城市东南角”,正渐渐淬育成古城徐州又一颗澎湃有力的心脏。 压力与动力相促进、时间与任务相赛跑、责任与荣誉相较量、经济跨越与社会发展相和谐……多年栉风沐雨,尤其近几年来,新城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满怀激情和忠诚,在徐州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谱写了一部激越华章。 ★突破重围★ 打造一座绿色生态之城 为突破老城区深受束缚的发展格局,实施徐州都市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我市决定在东南距离老城区8公里的云龙区潘塘规划启动新城区建设。此片区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5万人,形成以大龙湖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商务、文化区,西南生活物流区,东南文教区,东部生态居住区的总体格局。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各界的支持下,新城区建设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打造生态环境、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效率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全面推进。经过五六年的精心打造,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行政办公楼群、商务大厦、居住小区等各类绿色建筑拔地而起。 水是城市的灵魂和命脉。2004年起以大龙口水库为主体,新城区开始规划建设大龙湖景区。改造后,原水面面积1.2平方公里达到2平方公里,并由原来的地面水库改造成水深3米的生态湖风景区,包括周边绿地占地面积有4.5平方公里。湖区周围建设有玉壁广场、玉璜广场、玉琥生态景观湿地、玉琮广场、玉圭体育休闲公园、玉璋广场6个不同的功能区,各具特色,风格各异,以营造休闲、健身、游憩与文化交流四项功能有机整合的大型城市中心滨水绿地。 近年来,新城区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市民广场、顺堤河风景区、拖龙山山体公园、道路绿化等一大批景观绿化工程相继建成,20多条主干道呈现出“一路一景”特色。 大龙湖景区经过提升改造,湖东、湖西、湖北以及桃花岛建成4条健身步道,总长约6公里,路面主要为砖石复合及沥青为主。优美的风景、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幽静的小路使这里成为众多旅游及健身爱好者向往的场所。目前,以大龙湖为中心,形成了“青山为屏、碧水为脉”的自然生态格局,新城区大的生态景观环境基本形成。 据了解,新城区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信托、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累计融资183.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80亿元,招商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约580亿元。已建成道路119公里,桥梁建成区面积约达24平方公里,已建成道路119公里,各类建筑86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已达780万平方米,起步区绿地率近40%。水域面积占到整个起步区的20%。大龙湖景观带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城东南一颗璀璨明珠,获选“彭城新十景”之一,2016年荣获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近日,新城区大龙湖跑步线路获2017江苏最美跑步线路。 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生态园林新城惊艳崛起!新城区东至京沪高速公路,西抵世纪大道,南临连霍高速公路,北接故黄河风光带。北距徐州高铁站仅5公里,东距观音机场25公里,交通极为便捷,已经成为徐州市的 “前厅”与“东南大门”。 ★立足民生★ 树立一个城市人居新高度 与国内其他新城一样,新城区初期入驻率底,不能快速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人口规模偏小,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原动力。面临着人气冷、商气淡、人才缺等方面的窘境,各项事业一时陷入裹足不前的僵局。 新城区管委会建设处负责人介绍,2012年,新城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决定以相对独立的城市配套来打造新城区,加快建设功能性项目,特别要优先搞好中小学、超市、菜市场和城市交通等四大要素建设,落实鼓励在新城区居住、经营、生活出行等优惠政策措施,尽快提升人气、商气。 “在新城区发展十年之际,我们开展功能建设‘回头看’,回顾有什么不足,重新定位调整。着重产业导入,聚集人气商气,经济与社会全面开始发展,并加大管理力度。”新城管委会发展规划处长王秋虹介绍。 新城区一方面通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引导房产开发企业丰富产品类型、提升综合品质,促进房地产持续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新城区人气商气集聚的意见》《关于大力促进新城区产业发展和配套完善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为扶植中小企业发展,新城区管委会还与企业合作,建设新城区商务中心“现代商务示范区企业服务平台”,从政策、配套、行政服务等多种角度,助力入驻新城区的各类企业发展。 “如果当初没有政府的经营补贴,我真没勇气在新城开业。”绿地商务城一家日用品店的经营者黄先生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相关资金扶持政策,让他下定决心在新城区较早开业。也正是政府持续的经营补贴,让他们一批中小业户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经营状况逐步走上正轨。“现在自己店每月经营额已到数十万元,收益还不错。”他说,这让他很满足,也很感激。 今年“十一”国庆,被列为2017年市政城建重点民生幸福工程的人才家园街坊中心沿街商业区开业,打破传统沿街分散商业布局,采用部分集中式商业模式,酒楼、串吧、内科诊所、电动车行、保税区进口酒水、豆制品店、奶类蛋糕店、中国移动、培训教育、医药店、钟记油烫鸭等品牌商铺一应俱全,极大满足周边居民的切实生活所需。据统计,新城区现有200多家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基本实现了社区商业服务全覆盖。为提升商气而扶持中小商户经营的资金,累计发放890余万元。 目前,规划中的综合性商业服务项目已大部分招商落地,绿地皇冠假日酒店、大龙湖接待中心、奥体中心、吉田广场、美的广场等商业街区投入运营。 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也纷纷提速。已建成并办学的小学6所、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学校1所及大学1所,名校集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各级医院6家开业,奥体中心、档案馆、规划馆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 交通方面,昆仑大道、汉源大道、彭祖大道、新元大道、迎宾大道等快速路或主干道使得新城区与老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山新区等片区连接顺畅。已运行14条公交线路,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辆,地铁2号线和城市轻轨正加快推进,基本实现了新城区与老城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城市片区之间公共交通联系,形成了一定的交通优势。 随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新城区宜居度大幅提高,小区上房率逐渐提升,已有约12万人捷足先登,来此工作和生活。如今新城区标志着徐州城市人居的新高度,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文/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前瞻布局★ 巧解一道经济发展命题 近几年来,新城区的形态基本形成后,怎样进行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布局繁荣发展?新城区建设者们为此苦心造诣,他们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进行了一次次头脑风暴,对产业发展进行精心地谋划布局。 王秋虹告诉记者,开发伊始,新城区只有房地产业,很单调。如何使产业多元化,他们以服务业为主做了深入的产业发展研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新城区与周边城市、板块协同发展、产业互补的战略。”她说,较早是建设总部经济园区,打造汽车博览城。之后不断调整产业,作了产业发展现状评估与发展规划“回头看”,对产业导入路径进行评价、评估,研讨战略定位问题,对产业格局、产业空间实施策略、措施以及外部环境、导入产业动态调整等做了全面的专题分析研究。 “围绕这些方面,把产业定位、空间落实、产业布局、功能分布等陆续明确下来。”她说。 一个重要举措,是在昆仑大道北侧、新城区行政中心对面的核心区域,划出总占地约730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一块园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人文、环境及交通条件,打造以总部办公为主要功能,兼顾研发、居住、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淮海经济区首家金融商务园区。 2011年1月17日,江苏永旭置业公司经过16轮的角逐,最终摘得新城区A9-8地块,成为首家进驻金融商务园区建设总部办公大楼的企业。该项目一时引人关注。不仅因为这是落地企业在我市设立的首个产业服务基地,更是因为这是新城区首个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此类项目,要求入驻者自持物业,集聚行业上下游企业,并承诺开发强度、经济效益达到一定的标准。 在此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城区实现对传统发展理念的跨越。它关注的不是一次土地出让能带来多少收益,而是希望通过产业的集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抓手培育创新创业土壤,积淀企业发展潜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邮储银行、江苏银行、淮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徐州分行总部办公项目纷纷进驻, 开疆辟土。国字头的各家金融机构相继开设支行网点,园区初步显现出金融聚集效应。 2012年10月,《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出台,新城区金融总部经济园项目入选。 在国家产业节约集约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坚持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化是新城区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发展理念。也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新城区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优环境、重服务,产生极大凝聚力,受到越来越多重量级企业的青睐,布局规划的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目前,江苏永旭所建的永嘉广场已经落成。去年国内管理2000亿规模基金、培育新兴科技产业的赛伯乐投资集团与新城区合作,在该广场打造“徐州双创云城”,开启了我市“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新模式。 今年11月“徐州双创云城”即将开园,我市一家小科技公司创始人孙井成为此十分兴奋。“我们有好的发展项目,但资金短缺,没名气,而像入驻双创云城的猪八戒网‘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千万级服务资源和平台运营体系,跟我们的产业进行融合,形成全方位、体系化的服务支撑。” ★苦心造诣★ 抢筑一大现代服务业高地 2016年,我市新编制确定了双中心、六组团和十五个功能集聚区的 “2+6+15”空间布局体系。新城区成为城市双中心之一,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区,市级功能转移接纳地,是现代化城市形象集中展现的区域。 “新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日益明确,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将大力扶持以金融商务、科技创新、颐养健康等为主要载体平台的现代服务业向着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迎来更大的发展格局后,新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邱颖如此表示。 2016年,新城区为发展金融产业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当年底,新城区管委会联合全球最大的商办地产开发商绿地集团,利用对方已投入运营的绿地商务城财富中心共同打造淮海基金园,鼎力打造一个更具规模的金融经济集聚区。该基金园紧邻市政府,为200万平方米超级都会区,内有新城中央商务区、大型主题购物乐园和现代住宅社区,也包含了最初规划的金融商务园区。 新城管委会发展规划处相关人士表示,淮海基金园是原金融商务园区的升级版,它的建立标志着新城区金融集聚区的形成。“淮海基金园是我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受到了市领导高度赞扬。”对方称。 不久,新城区金融商务集聚区再添一个重要功能板块。今年4月16日,雏菊机构以旗下中菊资管、北京菊华在新城区设立徐州产融示范园,吸引集聚各类金融、社会资本,计划五年内引入各类金融机构15家以上、对徐州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不少于500亿元的资金支持。 据介绍,淮海基金园和徐州产融示范园成为了新城区金融集聚区两个特色主题园区,前者侧重于集聚金融服务要素、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后者侧重于促进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旨在为当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两个园区定位不同,配套的政策也有差异。两园作为新城区金融商务集聚区的重要平台载体,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雏形,将加快提升我市金融服务功能,有效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现在淮海基金园已建成办公楼宇20余万平方米,在原有十余家企业总部基础上,近来新落户了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新丝路创投基金、赛伯乐产业投资基金、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华道数据等金融或金融服务机构。另外,正和岛淮海联盟、名匠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拟集中入驻园区。据悉,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参与配资的20支产业基金也拟将在该园区集中注册,将淮海基金园打造成全市产业基金集聚区;产融示范园的招商也不落后,有徐州一带一路产业基金、雏菊金控、徐州产融园管理有限公司、中菊金融服务等4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已落户。新时代证券、易安保险、中土发展投资基金、菊信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王府井商业并购产业基金等机构入园事宜正在洽谈推进。 “近期,在市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洽商下,又有31家金融机构明确了入驻的意向,其中包括老城区内所有国有股份制银行的徐州支行总部,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15家。”王秋虹说,这使金融集聚区内入驻的银行类机构达到19家,证券类5家,保险类34家。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商务环境、配套设施。在大力发展金融集聚区的同时,新城区大力推进现代商务的建设。继江苏永旭抛砖引玉不久,江苏移动徐州公司、中酱集团、江苏伟天化工、中联建材等大型企业陆续“扎根”金融商务园区,现在中建华东投资公司、必康集团总部、中铁高新区域总部已明确入驻意向。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商务办公有效集聚,通过发挥企业物业资源和招商优势,目前已累计入驻企业350余家,绿地商务城B7-3C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题楼宇。 在重点建设金融集聚区之外,去年新城区抢抓我市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战略机遇,有效整合苏北和淮海经济区优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资源,在西南部产业园区内规划了又一现代服务业项目——徐州检验检测园(小镇)。现在区内已集聚省安科院徐州分院、市质监局检测中心等科研院所的各级检验检测中心或实验室23个,将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业,打造徐州智谷。 徐州是养生文化起源地,而生态新城区是理想的颐养之地。新城区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产业。在上月我市举行的第十一届汉文化旅游节暨旅游招商推介会上,新城区管委会与莱蒙国际集团就沁水湾商业广场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预计项目投资约1亿元,共同打造现代轻奢主义综合示范街区。此项目是大龙湖景区第一个配套的商业街区广场。 目前,依托奥体中心、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打造的以休闲健身、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也正在加快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固徐州重离子医院项目落户新城区,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系统,规划总医疗床位数1400张;市中医院新城区分院完成项目选址,康复医院项目正在进行规划选址。风之曲帆船俱乐部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不断刷新发展思路,新城区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提升,逐步引领了全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据统计,从2009年至去年底,已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约37.81亿元。 ◆展望:区域性服务业高地呼之欲出◆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了新修订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次从国家层面认定为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文件上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对徐州上下来说,却无异于耳畔炸响的一声春雷。 我市随即紧跟节奏,吹响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号角,立足于此进行了广泛动员、部署。 据介绍,在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出台后,8月下旬,我市成立了市金融集聚区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第一总指挥、总指挥,新城区管委会负责人领衔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新城区管委会加快启动建设徐州市金融集聚区,并举全市之力全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以此更好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新城区要建成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对全区域也绝对是个利好的大消息!”市金融界一位人士介绍,除了京沪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较早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外,数年前徐州周边,南有省城南京、西有河南郑州、北有山东青岛甚至济南等城市,都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在建区域金融中心。 人行徐州中心支行行长唐志新认为,长期以来淮海经济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弱,急需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从政策机遇、区位优势、经济实力、金融优势四个维度分析,我市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和优势,也有很大可行性。 由新城区金融集聚区到市金融集聚区,从市金融集聚区再到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新城区金融产业已上升到全市乃至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地位。新城区管委会发展规划处一位负责人认为,机不可失,这样适时的调整,体现出我市决策层及管委会争先发展、创新发展的政治作为和历史担当。据介绍,市金融集聚区相关工程将于明年初集中开工建设。 目前,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呼应我省“两聚一高”精神,助推徐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徐州的战略部署中,新城区又承载了新的重大使命。对此,新城区建设者们继续砥砺前行,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