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新增景点受游客追捧 需建旅游链
2009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从挹江门城墙上搬到三汊河长江边,展览内容从过去的几百件增加到几千件,并新增了红色风帆、渡江战役总前委雕像、渡江第一船“京电号”等大量实物景点,成为南京红色旅游一个新亮点。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黄晨告诉记者,自从南京滨江风光带开放,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已从过去的100万人增加至180万人。待纪念馆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增加重装备展示、大型互动战争场景以及与观众互动的体验项目。江南时报记者 徐昇/文 乐涛/摄
“红色景点”越来越受市民追捧
黄晨告诉记者,作为旅游业发展中的新机遇,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红色旅游”无疑成为市场的宠儿。“2012年,渡江胜利纪念馆年接待游客数为120万人次左右,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据猛增至180万。”参观人数增多,主要得益于滨江风光带的开放,游客骑公共自行车过来,步行五六十米就能到达纪念馆。天气晴好的晚上,每当夜幕降临,少则三五百,多则七八千游客会来到纪念馆广场。
2014年是渡江战役暨南京解放65周年,馆方加大了对文物史料征集力度,截至目前,新征集珍贵文物近百件,使馆藏文物总数达1833件,居全国同类纪念馆第一,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藏品系列,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市民进馆能看到哪些藏品?黄晨介绍,首先是广场中设置的“镇馆之宝”——渡江第一船“京电号”。馆内不仅有相当多的珍贵历史文物,还能让观众全程体验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大牛车、独轮车、渡江木船等渡江中的实物摆在主展厅中央,展柜中有当年人民解放军渡江使用的红旗,轻型武器如火炮瞄准器、子弹带、刺刀、冲锋枪等。新馆多处采用高科技展示渡江场景。
展示面积不足等问题正在一一解决
短短几年内,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渡江胜利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从最初的十几万增加到2014年的180万人次,扩大了十多倍。此时,场地狭窄、展示面积不足等问题也一一凸显。
黄晨认为,纪念馆首先亟需建设的就是游客服务中心、多功能厅和展厅。比如,根据国家文物局纪念场馆定级的要求,纪念馆级的场馆须具备开展学术交流、传统教育的多功能场所。而目前一期工程中缺少这些基本的硬件设施,只有一个可容纳30人的小型报告厅。当院校、企事业单位前来参观,需要举办座谈会时,小报告厅就捉襟见肘。此外,由于展馆场地不足,很多大型装备和大型互动战争场景以及与观众互动的体验项目,目前均无法实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也很重要,游客参观后常会想购买文创纪念品带回家,或者想用电脑查阅渡江战役资料或相关书籍,这些需求都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里完成。
黄晨介绍说,2010年纪念馆已拿出二期扩建工程设计方案。按照方案,新馆南侧的新华船厂老厂房将纳入纪念馆的一部分,改造成为体验馆。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体验驾战机、开坦克、发火箭等互动项目,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红色旅游需形成“旅游链”,串联开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比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等,在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市内各景点、遗址分属不同的部门,长期“单兵作战”,没能串成一条成熟的线路,市场开发比较薄弱。“每天都有不少外地旅行团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但对旅行社来说,都是冲着免费开放而来,并没有作为红色旅游景区来推广。”黄晨说。
业内人士表示,南京有14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红色景点大部分为纪念馆(碑)、名人故居、陵园公墓等,只有联合才能打造出南京红色旅游的品牌。比如联手南京周边红色景区,打造全新的“红色旅游链”,让红色之旅焕发新的光彩。
“游客在纪念馆参观2小时,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功;游客在纪念馆停留半天,甚至一天,是更大的成功。”黄晨说,今后纪念馆还将打造红色旅游套餐产品,比如人们到井冈山参加红色旅游要吃野菜,到渡江纪念馆则可以品尝当年战线上各地的小吃,黄桥烧饼、扬州长鱼面、无锡馄饨、武昌鱼,并在纪念馆的模拟仓体验各种战争场景,让游客真正做到深度游,而不是单一的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