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环球旅行带给他自信与谦卑
北石,1988年出生,还未满30岁的他目前已经走过34个国家并且会继续行走,走过北美,再穿越南美,计划于2016年踏上南极。他在自己的微博@北石同学上说:“一直不觉得世界上有什么一生必去的景点,但有一处,我想穷尽一生该去看看,那就是南极。终于,如割肉般定了南极船票,2016年1月7日到16日,10天南极行,这算是送给自己28岁的生日礼物,也是此次环游的高潮。”
2014年7月2日启程时,北石的初衷是去行走北纬30度沿线各国,然而出发一年多后,这条充满魅力的路线已无法承载下他对旅行的向往,于是制定了南极洲和大洋洲的计划。
在问到一年多的旅行对他最大的改变时,北石认真地解释道:“旅行对我最大的改变,是让我更加自信了。辞职之前我几乎不会说英语,也没出过国。但是通过一路上不断地探索,写文章、拍视频,我也得到了媒体的认可,年底打算出版自己的书。所以,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我有潜力可以做这么挑战的事,这对我以后做其他事情都将是一个鼓励。”
旅行对他的另一个改变,是自己的“渺小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读书还是行路,看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渺小,就会让你更想充实自己,放弃浮躁和浮夸。”每一个旅行者的行走经历其实都可以落实到他所路过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见识的每一个人和经历的每一件事,所以,如果当我们这样微观地走进北石的环球之旅时,你会发现他口中的自信与谦卑并非纸上谈兵。
伊朗:被世界忽略的热情与善良
在今天各种新闻信息的轰炸中,提到伊朗这个国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战争。即使是在世界上有重要艺术贡献的伊朗电影,包括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等,常常也是在反映伊朗一些比较灰色的社会影像。然而在问到北石,这一年多的环球旅行他最喜欢哪个国家时,他的回答是:伊朗。
有着将近两千年历史的人类文明发展,这样的文化背景奠定了伊朗丰富的人文底蕴,而这个国家浓厚的穆斯林宗教色彩,对于北石这个中国人来说,也是别样的异域风情。然而,这些最多只是构成了让北石心动的可能因素,真正让北石念念不忘的却是伊朗人民的热情与善良。
由于伊朗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甚至数字符号都是专门的波斯字符,所以北石初到伊朗的城市伊斯法罕时,遇到了很多不便。当他问路时,如果对方不懂英语,热情的伊朗人一定会为他找一位懂英语的人来翻译,甚至是把北石拉上公交车,为他付钱,把他送到目的地,伊朗人再自己原路返回。
当北石在设拉子(伊朗的一个城市)的一个广场乘凉时,就有一个伊朗家庭邀他一起喝红茶,晚上又请他到家里做客,大家交流着两个国度不同的故事,第二天,他们又请北石到家里做中国菜。是伊朗人的热情让北石毫无隔阂地融入了这个国度,而且也是伊朗让北石更深刻地认识到:旅行中真正难忘的并不是千年不变的特色建筑和没有喜怒的自然风景,而是这些鲜明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的谈吐风度浓缩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底色,和他们的交流碰撞让人感受到文化交融的无言魅力。
对北石来说,在伊朗“有为照顾感冒的我,把主卧让出而自己睡客厅的德黑兰沙发主;有邀请了一群朋友在家晚餐聚会让我感知伊朗人简单快乐的拉什特美女学生;有开着车带我奔到70公里开外的小村庄,只为尝尝伊朗禁酒的设拉子疯狂青年;有陪我逛遍城市景点,又为我的签证续签奔波的伊斯法罕26岁同龄青年;有着不停和我交流中国食物,又不厌其烦为我讲解景点的亚兹德旅舍老板”。
伊朗,是个被普通人固化、标签化和误解了的国度,北石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重新的认知,而它本身的魅力,也许还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
西藏:两代人的惬意执着
西藏是北石决定辞职环北纬30度的第一站,他到达西藏林芝后,就被自己投宿客栈老板和他妈妈的故事拖住了脚步。
客栈名叫“拙行者”,老板姓丁,这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设计专业毕业后,原本是在北京做着一份广告设计的工作,本来是想在西藏给妈妈买处院子养老,但是在整修院子的过程中就一鼓作气地打造出一家文艺气质的客栈。北石更愿意用“客栈”而非“旅店”来称呼它,或许是因为:“盈利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热爱告诉世人,我怎样在当下的苟活中去拥有远方和诗”。
“钝感力”是日本知名作家渡边纯一创造出来的词,并出版了同名著作《钝感力》。“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丁老板客栈的名字——拙行者,和“钝感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看似迟钝或者笨拙的状态下,修练从容与惬意,沉淀坚持与执着。
丁老板的妈妈薛阿姨,是一位24岁就进入西藏的援藏干部,现在已经53岁,对于她儿子的留下,她风趣地说:“献了青春献子孙。”
薛阿姨曾在3年前离开西藏,尝试过不一样的生活,但最后发现西藏28年的印记已深入骨髓,最后也只有西藏才可以给她归属,所以她还是选择了这片圣洁土地。
阿富汗:被战争剥夺的美
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3天内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石窟群——与中国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佛教艺术最珍贵的三大遗产地,该石窟群的两大佛像分别穿凿于1世纪和5世纪,高37米和53米。
北石说:“所谓旅行,不仅要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丽与精彩,也应该看到这个世界的伤疤与痛苦。”他在巴米扬大佛废墟面前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文明遗产被摧毁的刺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历史的辉煌与毁灭的共同印记下,任何小我的喜怒哀乐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这是否是行走带给我们的谦卑感?
班达拉米亚湖,是阿富汗境内的另一个景点,北石在跟笔者描述这个景点时,即使是已经走过30多个国家的他依旧频繁用“人间仙境”“震撼人心”等这些饱和度非常高的词语。因为处在阿富汗境内,所以这片湖泊是如此的美丽,也依然人迹罕至,当时,探访班达拉米亚湖,要冒着可能踩到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的危险。
阿富汗被战争毁掉的不仅是人类文明和国家标志性的文化景区,同样还有国内人民的日常生活。北石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阿富汗乘坐飞机去巴米扬的经过,虽然陆路也可以达到,但是为了避免被塔利班等武装力量绑架或者伤害,他还是选择了飞机。
“这趟飞机是我坐的飞机中最担惊受怕的一趟,半个小时的航行中飞机全程在抖,飞行途中还有人接电话。”阿富汗的美被战争赤裸而又粗暴的剥夺,或许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录,她用自己的伤口去默默地警醒人们和平的可贵,同时也讽刺人性的无知和浅薄。
马年里,北石的行程一共218天,走了13个国家,花费5万多元,他通过经营自媒体、发表作品等基本解决了旅行的绝大部分花销。然而,北石还是不建议大家冲动裸辞,所谓“五千块钱游欧洲”“一万块钱游中东”等这些噱头,在他看来是在为大家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实际穷游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苦如果超过一定的度,会对驴友的行走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北石认为如果没有积蓄,用父母的钱为自己的环球旅行梦想埋单,是一种不理智的选择。知乎上曾经有个很风趣的说法:“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这句话用很幽默的方式说明个人知识积累和阅历厚薄对旅行的先决意义,而现在的大学生阅读量能够达到万卷,哪怕是千卷的已不算多,如果再无生活阅历的积累,又怎能将万里路转换成丰厚的内心感知。
对世界的探索不会有终极,而对自我的探索则是北石或者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课题。(刘昶荣 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