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 膏方养生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进补,人体能充分吸收营养精华,有助于体质增强。服用方便又美味的膏方受到追捧,特别是近年来,膏方作为一种时尚的冬令进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膏方 冬令进补的绝佳选择
“冬令进补”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源自于易经,以其之十二辟卦来说明农历的十二个月份的寒热消长规律。农历十一月冬至前后在辟卦中为复卦,一阳气初生,正是补阳气的好时机。俗语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而冬令进补,膏方是首选,食疗是基础,这些都是“治未病”的好方法。
所谓膏方,是将配伍好的药材,经浓煎后掺入胶类、糖类等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一般来说,膏方的进补人群主要包括这几大类:各类慢性病患者可以进补膏方。原有的慢性疾病在冬令时节可以边施补,边治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各类虚劳患者也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老年人也适合膏方进补。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随着年龄增长而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中青年也是膏方的适宜进补人群。这类人工作生活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大,且应酬多,不规律的饮食,长期不足的睡眠均可造成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是最佳的选择。这一人群中,女性尤其适合膏方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衰老。通过膏方补益脾胃、温阳补肾、调畅气机,可以促进健康,拥有更好的气色。
儿童根据生长需要同样可以进补膏方,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症状的体虚儿童。
进补膏方有讲究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勺为准,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元气。轻病、慢性病,服用剂量不必过重,病轻药重,药力泰国,反伤元气。此外,体质的强弱、性别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女性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性,而且女性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
服用膏方期间,不宜饮浓茶,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萝卜、绿豆也不宜食用。感冒、腹泻期间应停服膏方。
膏方制作好后一般可以吃将近两个月,所以一定得储存好。通常是把膏方放在冰箱保鲜区,准备吃之前,再拿出来隔水蒸一下。取膏方应该准备一个专用的勺子,每次挖膏方时都要保证勺子是干净、无油无水的,不要把勺子放在膏方里,以免带入湿气。
吃膏方时要循序渐进。最初一周最好一天吃一次,每次一汤匙的量,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后,从第二周开始再改为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如果吃膏方过程中出现流鼻血、腹泻、头疼、头晕等不舒服情况,就要立刻停药,到医院看一下,把症状解除后,再继续吃。
阿胶是膏方最常见配伍
现代膏方一般都是加入阿胶、鳌甲胶、龟板胶、鹿角胶、黄明胶等熬制的。阿胶由于含有动物脂肪,制作膏方时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被阿胶所包裹,使膏方增效,延长药效时间,因此,阿胶在膏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等多重功效,是中医治疗血虚的首选。膏方中最常见的固元膏,其主要原料就是阿胶。
作为膏方中的主料,阿胶的好坏常常决定了膏方的药效。网购膏方通常是私人熬制,出于成本考虑,一些店主可能会购买低价劣质阿胶熬制,再以高价卖出,赚取差价。因此,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配制阿胶,也可以去终端门店购买同仁堂阿胶,质量更有保证,患者服用起来更放心,目前,同仁堂正在开展购阿胶免费熬胶、赠辅料的促销活动。
20多道工序成就一块同仁堂阿胶
阿胶专指以驴皮为原料煮制而成的胶。阿胶的药用历史距今已2100多年。阿胶的制作技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愈加精细。熬制阿胶,在同仁堂有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制作流程及检验标准。这个过程中既有古法,也融合了现代科技。
驴皮的质量是阿胶品质的关键,也是最易造假的环节。驴皮的鉴别在同仁堂都是人工完成的。同仁堂有传承的驴皮辨别顺口溜:白嘴唇、大耳朵、圆尾巴、四肢全。同仁堂的原料驴皮要带头、带耳、带足尾的全驴皮,以便辨别原料。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去掉这些边角料,保证阿胶品质。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筛选标准。不可有虫蛀、霉烂、混沙。还要看驴皮是否净筋、膜、油、肉。通过人工辨别的古法,才能确保无任何差错。
为保证阿胶的生产质量,同仁堂利用现代监控技术,对所有原料驴皮实现可追溯。通过高清摄像头的全程记录,哪个批号的阿胶使用的是哪张驴皮,都能调出相应的视频资料,供检测部门抽检。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过程,同仁堂都精益求精。
北京晨报记者 孔瑶瑶
■养生观
有一种“情绪病”叫胃病
消化系统是人加工食物、供给营养的重要后勤部门。而胃则是这个后勤部门的重中之重。
暴饮暴食,常吃生冷油腻肥甘辛辣之品、感寒受凉等都能让胃不舒服而消极怠工。还有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情绪异常。人的消化道也存在一个神经系统,我们称之为“肠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人的消化系统一起,形成了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又叫“脑肠轴”。心情不好就会通过“脑肠轴”引起脑肠肽等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反之,如果消化道出现问题,也会通过“脑肠轴”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的情感障碍。所以,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人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导致胃的疾病,引起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出现胃痛、胃胀、早饱、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反食、便秘、腹泻等各种不适。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说明消化系统或精神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情绪导致的胃病最常见的恐怕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在就诊前半年内,至少有3个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餐后不适、胃痛、早饱(吃一点胃就饱胀的难受)、上腹部烧灼感等,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却未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上的问题。
中医大夫常说的“百病皆生于气”、“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大致讲的就是情绪致病,特别是能导致胃病,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配合调理情绪,在疗效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