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美食信息

夏天养脾胃 秋冬少受罪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5-27

  冰淇淋吃得爽、清凉装穿得美、熬夜撸串豪饮……面对夏季的各种“诱惑”,身体却有点“吃不消”了:食欲大减,提不起精神,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而夏天既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又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
  《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总结出夏天最伤脾胃的几件事,教你调养出好脾胃。
   夏天最伤脾胃的十件事
  1 狂吃冷饮
  一到夏天,冷饮便进入了热销期。有些人吃起来毫无节制,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缓解不适症状的方法是喝点姜汤,如果恶心想吐,还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杨力建议,吃冷饮的时候最好多在嘴里含一会儿,以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2 猛吹空调
  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也对脾胃不利。很多人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中,容易出现肚子凉痛,甚至腹泻,都和外寒侵袭脾胃有关。
  控制温差和湿度,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3℃~5℃,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在25℃~26℃之间。
  3 穿衣露腰腹
  夏日的街头,很多时尚女孩穿着露脐装,赶时髦的代价是脾胃受伤。肚脐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名为“神阙穴”,它的背后还有命门穴。
  裸露腰腹会让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晚上睡觉时,这个部位也一定要盖好。
  4 喝太多凉茶
  近年来,凉茶逐渐“北上”,成为全民喜爱的饮料。正宗的凉茶内含性凉的中草药成分,比如菊花、金银花、荷叶等,有去火的功效,内热、上火的人可以适当喝一些。
  但对于脾胃本就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凉茶就是“雪上加霜”。
  凉茶不宜长期饮用,月经期女性、准妈妈、产妇、幼儿都不宜多饮。
  5 不吃主食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不好,不爱吃主食。中医讲“五谷为养”,不吃主食,脾胃会越来越虚弱。
  如果胃口差,可适当吃开胃的食物,如四川泡菜,或熬点养生粥,如绿豆薏仁粥、山药扁豆大米粥、红薯燕麦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6 蔬菜只吃生的,不烹制
  热天在厨房做饭是种煎熬,因此很多人选择不用开火的凉拌菜或者直接生吃。但凉菜偏凉,生吃不容易消化,都伤害脾胃。
  一天里必须有一个烹制的热菜。瓜类、豆类富含营养,夏季可适当多吃。
  7 沉迷麻辣重口味
  夏天夜晚的街头,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夏天湿气较重,吃点麻辣的食物有助于除湿、开胃和醒脾。
  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这时可喝点绿豆汤或吃点西瓜清火。
  8 大量喝酒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脾胃极为不利。
  9 饥一顿饱一顿
  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
  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10 熬夜
  夏天天长,再加上炎热,很多人习惯晚睡。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
  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
  按揉这4处,健脾胃
  下列方法,选择第一个加上其余三法中的任一个,都能帮助健脾胃。
  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
  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夏天养脾胃,秋冬少受罪!中医教你揉4处调养脾胃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