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不仅防暑解渴 更能保健
原标题:暑天西瓜冰雪声
西瓜自古就是消暑解渴的首选食品。
在没有电风扇、空调设施的古代,炎热酷暑是一段很难捱的日子。《燕京岁时记·颁冰》载:“京师自数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民间则在街上有冰售出。”可见酷暑之日,衙门赐冰解暑,条件好的京师人家也能买冰块解暑。而西瓜可就成为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的天然“冰浆仙液”了。
西瓜消暑气。正如文天祥的诗所说:“下咽顿有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古人用西瓜消暑早就普及。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两首诗就说明了这一点,一曰:“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又曰:“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女儿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见,那时夏日食瓜就随处可见,种瓜极其普及,就连幼童也参与学种西瓜了。
吃瓜消暑,最潇洒的还是诗人们,他们一边享受着天然的“冰浆仙液”,一边写下甘美解渴的诗行。欣赏这些好诗句,犹如吃瓜一样解渴代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贺方回《秋热诗》);“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元·方夔《西瓜行》);“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清·丘逢甲《咏西瓜》);“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清·纪晓岚《咏西瓜》)等。这些优美诗句,将西瓜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的效能跃然纸上,读之感同身受。
西瓜不仅能防暑解渴,更能保健却病。“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现代·屈象《西瓜赞》)。常言道:“热天半块瓜,药剂不用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吃西瓜的好处讲述得非常详尽: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现代中医学上称西瓜有消暑、解热、散毒、润肺、利尿等功效。以西瓜制的药就有十余种,常用的有西瓜霜与西瓜翠衣两种。古往今来,西瓜深受医药家们的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种植早,且广泛。追溯西瓜之源,古诗中亦有体现:“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元·赵善庆《西洋瓜》);“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明·李东阳《咏瓜》)。这两首诗比较有代表性,都点名西瓜是自西方引进来的。诗之说,正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的记载相吻合。西瓜原产非洲赤道附近,继而传至西亚地区,后传入我国中原,故称西瓜。这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都说明西瓜因自西方引进而名,但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原名稀瓜,意为水多肉稀之瓜,后来叫成谐音西瓜。”最是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对西瓜作了精辟的描述:“西瓜,生长在我国西部,故名西瓜,其性较寒,又曰寒瓜,其色或青或绿或白,其形或长或圆或大或小,其瓤或白或黄或红,要算红瓤者味佳,其子或黄或红或黑或白,其味或甘或淡或酸,但以酸者为下等品。”短短几言,对西瓜其源、其名、其形、其色、其味描写的面面俱到。由此也让我们知道,西瓜有稀瓜之说,有寒瓜之称。南梁·沈约的《行国》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落已满坡。紫茄纷烂漫,绿芳郁参差。”元·方蘖的《食西瓜》句:“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西瓜其形圆或椭圆。其切开的形状金人王予可《咏西瓜》有喻:“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用深潭、冷月、青云作比,恰到好处。其色,皮外色有多种,其瓤分红、白、黄、粉等颜色。从古诗大都歌颂的是红瓤西瓜,由此可知,古之西瓜以红瓤为主。东汉刘祯的“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瓤”;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明代翟佑的“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清代徐锦华的“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等诗句,都是用生动传神的诗语歌颂红瓤西瓜的。最是清初词人陈维崧《洞仙歌·西瓜》词:“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读之让人顿生馋涎欲滴之感。
红瓤西瓜好吃解暑,而白瓤西瓜也很珍贵。晚清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白瓤西瓜的甜爽清凉的天然特点。白瓤西瓜以“三白西瓜”为最驰名。据史载,三白西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余年的历史,另据民间传说,此瓜种为王母娘娘所授。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瓤不泻,味不变。其瓜瓤汁甜含蜜香,籽少爽口,清热生津,解渴除烦,消夏日暑气,更有“月明瓜”“雪瓜”之美誉。据说中医里将它称之为天生“白虎汤”。驰名的有浙江平湖、河北威县和广宗、山西万荣、山东武城等地。据县志记载,德州武城的三白西瓜明清时期曾定为贡品。
“大暑品读西瓜诗,心中凉意自然生”。苦暑吃瓜品诗,笔者感到是最惬意的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