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温燥与凉燥 养生有侧重

来源:搜狐健康论坛  作者:邓晨雨  时间:2012-09-03

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

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荞、番茄、萝卜、百合。

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此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出户外活动,呼吸吐纳,增强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还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