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特色医院

徐州市中医院专家建议: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13

 

 
 

 

  ◎徐州日报记者 陈娟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掌握疾病的主动权。徐州市中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运用理论辩论施治,采用各种传统技术,为患者提供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治疗与保健一体化服务。科室聘请多名老中医坐诊,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更加有利于人的健康,也成为未来中医的发展方向。

  掌握疾病主动权

  “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己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仍有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己病防变,不仅贵在早治,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失治误治,迫及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据己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上周,24岁的李小姐来到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李小姐痛经10多年,在14岁初就出现痛经,每逢来例假,即出现小腹冷痛,严重时需卧床,每次行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怕冷,伴小腹下坠,喜热按,腰痛不舒,手足发凉,行经七天,周期基本正常。

  听说中医能治此病,李小姐曾来询诊,接诊医生嘱其经行前一周就诊。通过中医诊断李小姐是由于痛经导致。中医建议她通经散寒止痛,给予针灸治疗,取三阴交、气海、关元、地机等穴位,加之中药辅助,一周后李小姐月经来潮,腹痛消失,经量经色均正常。

  市中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主任潘小红介绍,像李小姐这样属于功能性痛经即无气质性病变,治法以通经散寒止痛为主,取三阴交,此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既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使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又可去内寒,调血室,疏下焦,通经而止痛。气海、关元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采用灸法取其温经散寒之用。

  在对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针灸治未病亦称为“逆针灸”,首见于《针灸聚英》解释为“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这是后世根据《内经》“治未病”原则,结合经络腧穴理论而设立的一种极具针灸特色的扶助正气的具体方法,具体而言,在机体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轻浅治时,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对机体的损害程度。

  中医综合治疗

  可增强体质、防病抗衰

  在市中医院位于名医堂负一层的中医综合治疗区,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内设专家诊疗室,贵宾接待室,并设艾灸、汗蒸、药浴、足浴、刮痧、药熏六个独立治疗区。治疗区拥有多功能自动点火艾灸床12张、中药汽疗仪5台、电气石汗蒸房2个、进口牵引床2张、医用智能足浴器5个、电动坐灸器5个、JK-02型中医经络检测仪1台、超声波自动身高体重仪1台、进口全自动血压计1台、恒温淋浴房2个。

  市中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主任潘小红介绍,目前未病先防包括治疗失眠、便秘、慢性疲劳综合征、血尿、蛋白尿、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感冒、糖耐量异常的预防与调养方案;既病防变包括治疗颈、肩、腰腿痛、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过敏性鼻炎、EB病毒阳性、郁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病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病的中医调养方案;大病或术后康复包括中风后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等术后、各类癌症放化疗后、及各类疾病术后的康复调养方案;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综合调养方案包括产后发汗、产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产后缺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综合调治等等。

  中医综合治疗依据各类入群的不同特征以及各种特色疗法的不同优势,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制定出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和中药外治法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养方案,采用体针、头针、腹针疗法、平衡针、梅花针、耳针、皮内针、穴位注射、埋线疗法、小针刀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推拿手法、刮痧、艾灸、雷火灸、药物灸、平衡火罐、走罐、中药离子透入疗法、中药熏蒸、中药贴敷等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抗衰的目的。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已变防渐

  据潘小红介绍,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已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

  未病先防。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此即中医学之养生。养生防病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调于四时、天人合一: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正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大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于忧思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于惊恐则伤肾,此即“七伤”。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强筋健骨,使人健壮,但运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健康无病。动是形体上的锻炼,静是心神上的平和。只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才真正有利于健康。几千年来,中医学创造了许多形神合一的锻炼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无一不是既要求形体活动,又要心神入静,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目的。此外,活动锻炼身体,也要和气候相配,冬季人体阳气伏避,功能较弱,早晨锻炼最好是日出以后,尤其是年老或体弱者,更应注意。

  饮食有节、保护脾胃:饮食是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足,消化吸收好,营养够,排泄正常,才能使人健康长寿。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必须依赖脾胃功能健全才能完成。因此,中医学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本”。脾胃功能的损伤,多从饮食而来,如过食膏粱厚味、过食生冷腥荤、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人在饮食方面,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可辅助吃一些水果,肉类以少吃为益,而以蔬菜作为补充。

  益肾固精、全真养形: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故历代医家都将益肾固精作为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重点。有的老人虽年逾古稀,但仍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即与肾固精足有关;但有的人年不过花甲,却已出现眼花、记忆力减退、耳聋、甚至思维迟钝、精力疲乏、腰背弯曲等未老先衰的症状,这大都与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有关。导致肾亏最为常见原因,是中青年时期不知养生,纵欲过度,妄想劳甚,及至年老之后,病已造成,想补救已悔之晚矣。因此,要健康长寿,中青年时期就要注意益精固肾,房事有节,清心寡欲。

  已经生病,在治疗上应尽量防止病情演变加重,此即“已病防变”,不仅贵在早治,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失治误治,迫及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如临床常见的肾阴虚,早期出现头晕目眩等症,应首先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阴恢复,肝火引起的头晕目眩便可不治自愈。若仅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单纯清热平肝火而忽视补肾阴之本,虽可见一时之效,但病难根除,不久便容易再次发作。若肾阴亏虚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越来越重,导致肝火日盛、肝阳上亢,一有恼怒或劳累过度之诱因,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可导致血压增高,甚至出现厥证等脑血管意外。

  此外,肾阴不足,不能抑制心火,则可导致心肾不交,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又如,肾阴亏虚,阴阳失去平衡,肾阳偏胜,亦可出现遗精、早泄、阳痿等。凡此种种,皆是不知已病防变,不重视治病求本之过。此外,若仅重视各种病变之局部治疗,一病一药,只治其标而不治其本,只治局部而忽视整体,一样容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医圣张仲景就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后世医家在已病防变的具体运用上指明了方向。

  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常言道:“三分治病七分养。”生病之后,治疗重要,调养更重要,尤其病刚愈之时,更要重视调养,才能防止复发。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会导致人体元气的损伤,在愈后调养方面,应主要重视调理脾胃——饮食增加,气血恢复,不仅原病不易复发,还可有效防止新病。此时,饮食宜以易于消化和吸收为原则,尤其长期脾胃病患者,更要注意,切勿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否则得不偿失。此外,愈后调养避免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防止复发。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