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特色医院

冬春交替是脑血管疾病的 “多事之秋” 市中医院:患者年龄走低,情绪变化是诱因之一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3-06
冬春交替是脑血管疾病的 “多事之秋”
 
 

  ◎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虽然为了有效抗击疫情,小区封闭管理减少了人们之间的聚会、流动,但市中医院根据治疗实际发出提醒:冬春交替以及因疫情而产生的各种压力,不仅没有减少脑病患者数量,而且患者年龄还有走低趋势。

  冬春交替易出现脑梗

  每一年冬春交替的季节,因为气候变化比较大,脑病会因此出现突发的意外,如急性脑梗塞、中风。尤其是脑梗,发病率极高,多发于动脉硬化病症者,常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

  因此,在冬春交替之时,需要格外注意警惕预防脑梗的发生。一旦突发脑梗,易造成瘫痪,半身不遂等,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千万要记住,血压忽高忽低最容易发生脑梗。”徐州市中医院脑(针灸)科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史江峰博士介绍,有些人觉得最近一段时间血压控制的平稳了,就索性把降压药停掉,等到觉得又不舒服了,头疼头晕、血压升上来再吃。可是,等到这个时候,有些人的高压已经超过了200毫米汞柱,十分危险了。

  “高血压患者患脑梗的几率较血压正常者高很多倍,所以患上高血压一定要规范服用降压药,每天白天测一次血压,实时监控。血压忽高忽低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进而诱发脑梗。”史江峰介绍,中年人防脑梗要把血脂降下来。因为脑梗另一大危险因素是高血脂,血脂高已经成为门诊体检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普遍发病人群在40-50岁之间,但是35岁左右出现血脂高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40岁以下人群占了近三成。

  “血脂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严重时就会发生脑梗。但不少中老年人由于饮食方式难改变,缺乏运动,让血脂居高不下,成为预防脑梗的难题。”

  情绪变化激烈也是诱因

  很多人认为,冬天是脑梗高发季节,以为到了春天天气变暖就没事了。但事实证明,天气忽冷忽热的冬春交替时节更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不仅如此,受庚子之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情绪变化较为激烈,脑梗患者激增。

  市民胡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脾气就比以前大了许多,焦躁了许多,压力自然而然也大了许多。“我就是网友说的那样的人,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看看最新的疫情报告。朋友圈几乎被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淹没,大家天天讨论的都是这个话题,今天又新增了多少病例?我们小区有没有从湖北回来的?你买的口罩到货了没有……”

  胡先生坦言,不管是不是我们身边的事,只要是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他都不想错过,越来越多的疫情消息让他越来越焦虑,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担心买不到合格的口罩,担心家里的菜不够吃,担心工作受影响会不会影响工资等。

  史江峰博士对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让有些市民的情绪发生激烈变化,而情绪变化激烈正是诱发脑病的诱因之一,所以导致此类患者增多,“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在紧张、压抑或者疲劳的状态中,很可能会引起血管痉挛的发生,阻碍了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最终诱发血栓。血栓又是引发脑梗的重要诱因,因此,控制好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可减少脑梗的发生。”

  良好生活习惯可预防疾病发生

  史江峰博士建议,防控脑部疾病要从自身做起,通过良好生活习惯来防控疾病产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良好生活习惯包括通过运动强健血管,譬如转动手腕,可以刺激到六条经脉,通过这些经脉会将刺激传导到全身各处,促进气血运行、打通血管、舒活经络;锻炼空手抓。研究发现,缺乏锻炼的大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劈裂。经常练习空手抓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大脑运动,增加血管的弹性,预防脑血管堵塞。

  史江峰博士特别提醒,预防脑梗一定要控制好血压。高血压绝对称得上是脑梗塞的制造者之一,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血压的稳定,切莫起伏过大。对于高血压者,要注意不能擅自增减降压药物,要遵医嘱。要经常喝点代茶饮,有助于降脂降压。

  一定要控制好血脂。血脂异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血栓等,诱发脑梗。预防脑梗,要注意调节血脂平衡,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一定要控制好情绪。情绪起伏过大,大喜大悲,过于激动,都会诱发脑梗的发生。长时间处于紧张、压抑或者疲劳很可能会引起血管痉挛,阻碍了人体正常血液循环,最终诱发血栓。血栓又是引发脑梗的重要诱因,因此,控制好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可减少脑梗发生。如果有了情绪异常,可以出去走动走动,散散心,调整自己的情绪,或者做些头部按摩,使脑部血液更好流动。

  一定要控制好睡眠。长期熬夜,缺少睡眠,也会增加脑梗风险。睡眠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会导致反应变得迟缓,情绪变得不稳定,不利于预防脑梗。熬夜,还会导致体内分泌大量的激素,而激素,又会让血管收缩,会阻碍血液流动,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导致血管堵塞,进而诱发脑梗等。切莫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与身体,都有一个充分的休息时间。

  通过合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等措施可以来保护心脑血管,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减少吸烟、减少饮酒,调整生活方式,可预防约80%的心脑血管病和Ⅱ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40%的肿瘤,从而预防脑卒中。

  有的家庭有此类病症的遗传基因,但如果生活方式健康,并非一定患病。通过尽早控制血压、血糖,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来降低其患病的可能。此外,此类人群要坚持运动,每天适量运动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因此长时间静坐后血液凝滞化趋势明显,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的急重症。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送医

  一旦突发脑梗易造成瘫痪、半身不遂,严重时会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送医。

  “有一句话是‘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医院来’,看患者自己是否能复述一句完整的话?能否完成露出牙齿的微笑?举起双臂能否保持10秒以上?一旦无法完成,表示脑梗的可能性很高,最好立即呼叫救护车,毫不迟疑地送医院。”

  史江峰博士提醒,还有三个头部异常需要注意:

  第一是眼睛突发性视力模糊。视力突然的模糊,看不清东西,可能是几秒钟,或是几分钟,但是一会就会自己恢复。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检查,因为当脑部组织堵塞,影响到视觉神经,就会出现视力的障碍和异常;第二是嘴部口水日渐增多。很多人将睡觉流口水,当成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流口水,也可能是脑梗的信号。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最近一段时间,白天出现嗜睡的表现,睡觉时还多流口水,应尽早做个脑CT,查一下脑血管;第三是舌头开始发硬。如果发现舌头开始发硬,说话吐字不清,那么很有可能,大脑中已经有血管受到了影响。因此,会使身体里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头部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影响大脑对面部神经的控制,进而引起面部肌肉异常,舌头发硬,口齿不清的状况。

  中西医结合

  发挥1+1>2协同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病毒流行,各地均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徐州市中医院也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严防严控疫情在医院暴发。针对脑病急重症,脑(针灸)科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中西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救治急重症患者。

  “我们科室常见的疾病为急性脑梗塞,我们依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采用西医手段予以介入取栓、溶栓及开通血管,缓解病情,救治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症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便配合中医药疗法改善患者中风后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康复。”

  史江峰博士介绍,春节期间该科收治了一名42岁的急性脑梗患者,予以急诊介入取栓后,患者右侧肢体可活动,但是肌力仍低,同时右侧麻木。于是,科室又给予针灸及中药治疗,一周后,患者恢复正常,这是一例中西医结合的完美病例。还有一例40岁的急性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急诊溶栓治疗24小时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发病后的第三天,患者仍有阵发头晕、言语不利发作等症状。考虑为脑卒中的缺血发作,西医抗血小板、抗栓药物已用足,在此情况下遂针对患者瘀血体质,采用针灸舌下放血的疗法,治疗两次后未再发作。 “近期的新冠病毒救治也充分体现了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势,远远大于单一作战,形成很好的协同作用,1+1>2。”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