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精医铸名院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砥砺前行50年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晏菲 通讯员 邓永红 李长鑫 从1971到2021,50年岁月流转弹指一挥间。 从一座旧楼、两幢平房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徐矿总医院从筚路蓝缕到成就辉煌! 50年风雨历程,几代徐矿总医院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医院发展的辉煌历程! 50年砥砺前行,从“徐州矿务局三院”“徐州矿务局中心医院”到“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三易其名。1991年成为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晋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了学科、技术、人才、质量的跨越提升,打开了向上发展的无限空间! 徐矿总医院——全省唯一企业性质的三甲综合医院,院内设有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煤矿创伤急救研究所、徐州市糖尿病防治研究所、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徐州分中心。 近年来,徐矿总医院从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入手,加快实施“三引进、一联合”“八大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创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微创外科、骨科、消化疾病内镜治疗及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主要医疗特色。 优势学科引领发展方向 徐矿总医院积极打造优势学科品牌,拥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放疗(伽玛刀)等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31个市级重点专科。整合学科、细分亚专业,促进骨科、普外、神内、心内等亚专科建设,激发学科发展新活力。以专病专技为切入点,打造区域性专科专病诊疗中心,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徐州市卫健委第一批胸痛、创伤、卒中三大救治中心。 徐矿总医院在踏实奋进的同时,强化合作发展的作用,通过加强与北京、上海、南京等知名医院互动交流,借助外力快速形成具有总院诊疗特色、竞争优势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品牌,首批引进了百余名国内一流专家作为医院的首席专家。先后成立了李兆申院士工作站、钦伦秀肝胆肿瘤特级专家工作站、苗毅教授工作站、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徐州心血管病技术中心、淮海神经疑难病会诊中心、淮海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及内分泌疑难病会诊中心、江苏省胰腺专科联盟分中心等,牵头成立了淮海卒中专科联盟、淮海微创骨科联盟、淮海消化内镜专科联盟、淮海疼痛联盟。同时,柔性引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专家团队等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淮海中心,切实解决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问题。 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作为徐州市卫生计生委十大创新团队——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救治关键技术攻关团队,牵头成立了淮海脑卒中专科联盟,共19家县级以上医院和80多家中心镇卫生院参与进来,提升了基层卒中诊治水平。在国内率先引入进口车载全身CT脑卒中创伤救护车,对脑卒中、创伤患者的转诊抢救具有划时代意义,相当于把一家“医院”送到了患者身边,将为脑卒中、创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生命保障,让脑卒中和创伤急救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现场。 徐矿总医院还积极筹建助孕生殖,开展精准医学等新技术。与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联合打造“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进行全员服务培训和内训师培养,通过编写服务剧本,关注服务礼仪和细节,优化服务流程。在国家医管中心全国患者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江苏省287家二级以上医院前十。开展了服务创新竞赛活动和新入院大学生一日就医体验活动,感受病人就医过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加大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的结果运用,认真落实奖惩考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健康教育方式,组织患者喜闻乐见的健康大讲堂等课程,提高病人满意度。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服务中的作用,实现了病人预约诊疗、自助挂号和自助付费。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探索使用智慧医院管理新模式。运用微信企业号功能,整合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方便员工实现在手机端薪资查询、通知发送、故障报修等,方便病人实现手机自助查询诊疗状况。 矿总文化凝聚发展力量 徐矿总医院1991年成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拥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人,教授、副教授145人,医学高级职称462人,医学硕、博士422人,驻培教学点一所。多年来,医院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提升临床教学能力。重视师风师德教育,培养一流师资队伍。落实医师培训计划,培养医学高级专家。全院上下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逐步实现“医院向学院、科室向学科、医生向学者”的转变。着力改善教学条件,培养医学实用人才。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临床示教、实验课的开展以及临床住院医师技能培训的条件。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营造自主创新氛围,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以改革为动力,努力开创科教工作的新局面。开展技术创新,争取科学研究质的突破。通过举办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和学术会议,扩大医院知名度。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医师,促进医、教、研全面发展,使科教发展走上新的历程。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各级各类人才,打造具有本院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梯队。 在重视学科、技术、人才发展的同时,徐矿总医院倾力打造“家文化”,坚持每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注重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院实施薪酬和绩效改革,大幅调整职工固定工资,提高中夜班费补贴和餐饮补助标准,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 医院关心职工身体健康,为在职和退休职工免费体检,增设肺部CT、胃镜等项目。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减轻本院职工、独生子女就医负担,给特困职工、大病职工及特殊疾病女职工进行慰问、发放补助;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送上温暖;开展青年联谊,让青年职工家庭、事业得到兼顾…… 履行社会责任,危难时刻徐矿总医院从不曾缺席:汶川地震收治伤员,抗击非典勇往直前,车祸之殇跨省驰援。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在神州大地打响,徐矿总医院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28名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湖北,用大爱的医德、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医术书写了一份抗疫答卷,一批抗疫先进个人受到各级表彰,其中5人获徐州市“三八红旗手”、3人获得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李晓梅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杜永亮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院长荣良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十大建设”打造淮海一流医院 “十四五”期间,徐矿总医院将实施包括规模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技术建设、信息化建设、质量建设、科研教学建设、服务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十大建设”。 其中规模建设包括床位扩充规模。开放床位数扩充到2500张,其中本部达到2000张,第三医院达到500张。按照高、中档标准在本部设置20%以上特需病房,开展特需服务。在第三医院设置医养结合病房,为社会养老人员提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2021年内医教综合楼投入使用,2024年11万平方米的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探索共享资源的特需服务模式,在门急诊病房综合大楼利用20%床位设置特需服务;设备引进规模。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要求,引进一批高端大型诊疗设备,如PET-CT、PET-核磁共振、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等大型设备,建设拥有核磁共振机、CT、血管造影机等高端配套设备的杂交手术室;医疗服务规模。 学科建设是指加快打造优势学科品牌,争创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打造出2个以上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再争创5个省重点,其他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均作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继续搭建与北京、上海、南京等知名医院互动交流平台,借助外力快速形成具有总院诊疗特色、竞争优势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品牌。打造包括与国家同质化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以煤矿创伤急救中心为基地打造创伤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在内的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建设肿瘤医院。 人才建设是指加快学科带头人引进,实施5262人才工程,即培养和引进5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20名在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60名在市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200名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柔性引进100名以上国内技术高精、影响力大的专家担任特聘专家或首席专家,引进技术团队发展薄弱学科和新型学科,组建以名医姓名冠名的名医工作室。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模式,每年选拔30名以上优秀青年及骨干人才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培训,选拔5名以上优秀人才赴国外知名医疗机构研修,鼓励人才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 技术建设包括突出创新发展,打造十三个诊疗中心。加大投入,重点建设脊柱及关节中心、消化疾病诊疗中心、脑卒中防治中心、心脏疾病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肺病诊疗中心、创伤急救中心、机器人外科中心、介入治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助孕生殖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积极推广和扶持新技术的引进应用,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等主要科室能够开展一项或多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 信息化建设是指打造智慧医院,即利用3至5年时间实现远程医疗、远程心电、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建设,逐步将业务系统向云服务平台迁移;通过国家互联互通5级乙等测评、电子病历6级测评,实现病历无纸化,运用大数据达到辅助诊疗、科研创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建设成为数字化医院。 服务建设是指不断打造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即大幅度提升全员优质服务意识,更好地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人工智能手段,让患者能真正感受到“一机在手,看病不愁”的就医体验。 “为了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服务百姓,我们会继续提效率、降成本,通过强化运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徐矿总医院院长荣良群表示,徐矿总医院会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抓好科室经营管理,推行科室经营助理制度。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含金量,将科室成本核算向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深入,通过多种途径降本增效。严格控制卫生耗材占比、药占比,减轻病人就医负担,降低均次费用,该院患者均次费用在同级医院里是最低的。 砥砺前行“十四五”,徐矿总医院将立足徐州,服务淮海,围绕一体两翼(以临床医疗为主体,同时推动科研、教学两翼协同发展),以总院为龙头,推进徐矿第一、第二和第三医院协同发展。 通过实施十大建设,从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入手,将精湛的临床技术、高效的运营能力、卓越的服务文化打造成医院发展三大支柱品牌,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快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建成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淮海经济区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医院,实现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