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特色医院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区域医疗新高地 健康徐州践行者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1-11-10
急诊ICU。
王东进教授手术中。
远程会诊中心。
GE3.0核磁共振。
 

◎徐报融媒记者 闫琦

图/通讯员 焦海波 黄玉梅

佛手山脚下,坐落着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北路19号,见证了市一院昨日辉煌,如今的铜山区大学路269号,人流穿梭于门诊大楼,院内井然有序。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全面、流程更便利、服务更多元,让群众看病更舒心、更放心已成为市一院的新名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一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聚焦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集团建设、DRGS付费管理等重点工作,勇于担当、精准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医院运行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顺利过渡。

发挥龙头作用

守好徐州“南大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市一院医护人员用行动谱写了白衣“逆行者”的战疫担当。

2020年1月中旬,接到省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市一院党委火速行动,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救治与防控专家组,发布相关防控应急预案,启动各项抗疫工作,全院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医院选派12批54人次,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先后支援武汉、徐州市传染病院,赴昆山、新疆、太仓、石家庄等地抗疫,圆满地完成了防控救治任务,全员获得省、市级表彰或记功。

2021年,医院选派8批45人次,赴昆山、南京、扬州等地执行人员转运和核酸采样、检测及院感防控任务;275人参与徐州市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面对疫情,市一院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尽锐出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抗疫堤坝。

院党委多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连续发出26个决策,不断研究制定和完善新冠肺炎防控制度、应急预案等共计20余项工作,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布控,并带领干部职工进行应急预案实训演练。

为应对疫情,市一院制定了《告患者及家属书》《关于加强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管理的公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核酸检测流程图》等流程方案,同时,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验收标准》对医院发热门诊诊室及区域内用房进行改造调整,制定“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和“发热病人CT检查陪检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市一院日门诊量就诊患者最高达1900余人次。医院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患者收入院管理要求,在夯实诊疗方案、防控技能、防控制度等基础上,落实首诊负责制、探视陪护制度;为防止病人聚集,市一院积极实行“全预约实名制就诊”,开放电话、网络、自助机、手机APP等多渠道进行预约;在全市率先引进A型红外体温自动筛查仪;设立门诊预检分诊、急诊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3处分诊,规范预检登记,设唯一“入口”和“出口”,筑牢疫情第一道防线;打通疫情防控“堵点”,采取核酸检测“一站式”绿色通道;推行线上线下“流调”流程,所有进院车辆人员均须“苏康码”“行程码”核验,严格执行实名制预约挂号就诊;全院职工完成疫苗接种2247人,接种率93.08%。

市一院先后被评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获徐州市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

立足铜山、服务徐州、辐射淮海、争创一流。在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进程中,市一院不断拓宽服务半径,努力为区域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新一院的启用,填补了铜山境内缺少三甲医院的空白,弥补了徐州南区缺少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徐州医疗格局。据统计,新一院启用后,吸引了本地和以安徽为代表的淮海经济区大量的患者就医,年门诊量超120万人次。

硬件软件双提升

医疗服务高质量

停车位由原来的100个增至3800多个,电梯由原来的7部增加至近90部,床位数量由从原来的1200张增至2500张……市一院新址占地面积210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是目前淮海经济区单体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超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搬迁之后的市一院,先进的智慧停车系统,带来快捷的停车体验;从门诊大厅走进主医疗街,一级候诊、二级候诊、诊室区、检查处置区等近40个单元模块清晰可辨;就诊环境宽敞舒适,病房单元装修风格和环境设置色彩搭配轻快明亮。

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各职能科室安排上也更加精细明晰。同时积极探索“智慧医疗”新模式,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共完成30个临床科室的线上注册。下一步,医院将推进线上咨询、诊疗、开具处方、线上审方到发药的闭环管理。

硬件环境实现质的飞跃,软环境也在稳步提升。以市一院为轴心成立了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重症医学联盟,柔性引进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专家团队,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王东进教授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邱海波教授、杨毅教授专家团队,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炎冰教授医学专家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专家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世凯教授等专家和团队。

近年来,市一院深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开展绿色通道,开展多学科会诊,加强危急值闭环管理,强化危重症管理,狠抓医患沟通,规避潜在风险,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建立了移动护理系统,提高了护理精准度,调整优质护理领导小组,实行分层管理与培训,开展“舒适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活动,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224人取得居家护理服务资质;落实寒暑期眼科就诊高峰医疗资源调配办法和弹性排班制度,将“一日四段”预约提升为“一日五段”,眼科专家高峰诊疗时期“因人设号量”,缩短无效等待时间,保证患者的快速运转。

目前,市一院已形成了由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检验科、呼吸内科等53个省市级重点(学)专科的专业集群。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国家肿瘤康复基地、国家空中救援基地、国家无痛分娩试点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等。省级腹膜透析指导中心、EVO ICL培训中心、社区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市级眼科诊疗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精准医学中心、儿童白血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在徐州率先建成ISO15189高标准医学实验室等。

院党委在统筹专(学)科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更长远更深层次的发展。以成为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为契机,深度融合中国矿大优质资源,多举措对接各专业学科,开展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创了医工结合、医教融合的新局面。

为民服务办实事

60项清单逐一落实

根据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按照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创新组建了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和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医疗事业集团,于2019年11月正式运行。市一院党委把推进医疗事业集团创新改革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把群众满意作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实施统一法人、建立理事会治理结构,设立“一办八中心”,以“三医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的集团化办医模式,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增加基层首诊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集团坚持“技术输血”与“技术造血”并重。成立5个专家工作室,打造基层科室共建模板,领建、帮扶17个基层特色科室,推动集团总院和区级分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向基层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举办“青年医师”培训班,大幅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素质、业务技能。根据各分院实际医疗需求精准选派医疗专家坐诊,持续向分院输送急需的医疗人才。

立足专科共建、患者共治,着力推动资源配置创新、流程再造,打造“大病总院治、小病就近看、康复回分院”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双向转诊常态化。积极开展联合病房共建,总院向各分院领建1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重点专科服务团队。

统筹推进集团内医疗信息直联互通、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建立4级信息化联动新格局,运用24小时共享的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诊间协同工作室,高效开展协同诊疗、联合查房、健康管理等业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医疗事业集团运行以来,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集团分院覆盖区域内住院病人就诊率为85%,群众基层首诊率均超65%,基层诊疗量平均增幅达30%,集团内就医群众满意度达96%,比成立集团前提高13个百分点。通过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试点,广大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强,逐步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为解决老百姓实际就医需求。

疫情防控期间,市一院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多场景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与智能、高效、一体化远程医疗协同服务新模式,让徐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的医疗服务。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保障资源供给,逐步实现与国内著名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以及北京同仁医院等)及医疗团队对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周四上午,常态化开展乳腺肿瘤远程MDT;每周五上午,常态化肝胆胰肿瘤远程MDT;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吴世凯教授每月一次来院坐诊,成功救治上百名疑难危重病人。

群众所需,皆非小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有力度、有温度。市一院党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关注民生,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梳理出任务清单,涵盖增加院外公交线路、互联网+护理服务、智慧停车系统让开车前来看病的群众更加便捷;眼科打造人性化候诊新模式提升就诊体验;流动眼科下社区,近视防控进学校;推进淮海经济区眼科远程会诊;开展“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治疗;进校园关爱特殊儿童健康;走进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共计60项,其中“一把手工程”9项,重点抓好“六专题一实践”,目前已完成54项,剩余6项正在逐步完善中,切实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中坚力量,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在公立医院改革建设发展中积极做表率,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建设健康徐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一院党委书记杜钟祥言语铿锵坚定。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