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 || 靶向免疫“强强联手”:转化治疗助力胆囊癌迈向治愈通途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70%。其发病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六位,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
基于胆囊癌的疾病特点,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胆囊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病人首诊时已处于疾病进展阶段,甚至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既往观点认为胆囊癌放化疗治疗手段不敏感,极大程度限制了进展期及晚期胆囊癌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胆道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包括胆囊癌在内的胆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措施的飞速发展,处于疾病进展状态的胆囊癌治疗已经摆脱了以往束手无策的窘境。以靶向及免疫药物为主要内容的转化治疗已成为改善晚期肿瘤预后的有效手段,并且可以使部分病人得到根治手术的机会[2]。
胆囊癌示意图
徐州市中心医院胆胰中心李欢送副主任医师团队结合丰富的胆道肿瘤临床经验,应有靶向及免疫药物转化+手术治疗的模式,近期对一些胆囊癌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例回放
58岁的董先生前几年体检发现胆囊多发结石,一直未重视,进食油腻食物后,时有腹痛发作,经抗炎治疗后有好转,接诊医生也曾多次建议他手术切除胆囊,腹腔镜微创手术相对简单,董先生因恐惧手术,且自觉胆囊是一重要器官,不能切除,故一拖再拖。
2020年8月,董先生因反复腹痛再次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结合腹部增强CT、MRCP、PET-CT,穿刺病理证实,以及抽血化验指标提示肿瘤指标CA199升高,患者诊断胆囊癌侵犯肝脏、腹腔淋巴结转移明确。
2020年8月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壁增厚,考虑胆囊癌侵犯肝脏可能,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症,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积液。
该患者目前的情况手术风险较大,且放化疗效果不太敏感,李欢送医疗团队结合目前免疫靶向药物研究最新进展,建议应用靶向药物及免疫支持治疗,充分与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同意该方案。
2020年8月,董先生行第一次靶免治疗,无特殊不良反应,后间隔21天行一次治疗至第4疗程;2020年10月腹部CT检查见肿瘤较前缩小,病情持续好转;2021年4月进行第9疗程再次复查腹部CT显示,此时肿瘤较第一次治疗时已明显缩小。
2020年10月第4疗程腹部增强CT:胆囊癌复查,邻近肝脏斑片状低密度较2020年8月明显缩小、好转。
2021年4月,第9疗程腹部增强CT:胆囊癌复查,胆囊壁增厚毛糙,较之前无明显变化。
此时,李欢送医疗团队申请多学科会诊讨论评估患者病情,考虑靶免治疗有效,患者存在手术治疗可能,转化治疗成功可能,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进展,结合目前检验及检查结果,拟行胆囊癌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综合考虑靶免治疗有效,肿瘤细胞已达到病理坏死。后复查至今,未见明显肿瘤转移复发征象。
患者为表示感谢,赠予李欢送团队锦旗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有: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胰胆管汇合异常、胆道系统感染、肥胖、糖尿病以及遗传因素[3]。如有胆囊结石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必要时微创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高危因素预防,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注意调节饮食,如有不适,及时至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刘颖斌,陈炜.重视胆囊癌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04):249-254.
[2]任泰,李永盛.中国2010—2017年胆囊癌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09):697-706.
[3]李茂岚,刘颖斌.胆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02):167-170.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2.07.
文、图/由徐州市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