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线”
黄淮网 2022年的冬天,病毒的肆虐,疫情的蔓延,将本就疲惫不堪的人们推入另一个深渊。无数的发热、憋喘患者涌入医院,急危重症患者人数剧增,急诊抢救室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战场。一边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一边是阳性带病工作的医务人员,这种严峻的形势,不仅考验着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设备和急危重症救治的医疗水平,更能展现出医务人员舍己为人的牺牲、奉献精神。
徐州市中医院从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到值班医生护士,每个人都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者仁心的信念,坚守人民健康防线,强撑病躯,抵抗住疫情的冲击。
中华文明历来不缺“扶大厦于将倾”之历史人物,但时至今日,我辈面临亘古未有之重担,作为全市中医行业的翘楚,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刘斌主任、李菁护士长冲锋在前,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全力履行当初的医学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在当时的医学生看来也许只是一段慷慨激情的誓词,对现在的医生来讲那是多么刻骨铭心、无法抗拒的思想钢印!
所有医生都经历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再到疫情下的成长,这其中一位就是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刘晓丽医生。当问及疫情暴发以来的感触时,她没有抱怨工作的劳累,没有诉说不能照顾孩子的心酸,也没有表露对可能反复感染的担心,她向我们倾诉了两个温馨的小故事:
故事一
一天,刘医生值夜班,那是她核酸阳性的第三天,顶着全身酸痛、咽部干涩、咳嗽等不适,对着许多年老的患者大嗓门询问、交待病情,工作了几个小时后,刘医生已经快讲不出话来了,在工作间隙连忙跑到值班室想接一杯水喝,无奈饮水机空空如也,已经19点40分,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通了送水师傅的电话,果然电话那头传来了责备的声音:“也不看几点了,不送!” 没办法,刘医生只能强忍身体不适继续工作。
由于刘医生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咳嗽咳痰让她不得不去清理一下,再次到值班室时,她一眼就看到满满一桶纯净水倒扣在饮水机上,“那一刹那,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瞬间湿润了眼眶,所有委屈好像也都值得,我不是孤身奋斗,我有共进退的战友,还有来自口是心非的陌生人的关心。我应该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将爱传递,哪怕自身心力交瘁。” 是啊,哪怕深陷泥泞也可以仰望星空,只有心中温暖,才能所向披靡。
故事二
刘医生忙到深夜,外面已然只有偶尔汽车飞驰的声音,而急诊科抢救室仍旧灯火通明、人员吵杂,医生护士被淹没在人群里,这场面让人窒息。120救护车仍然络绎不绝地送来危重病人,其中一位患者呼吸心跳微弱,还没来得及询问病史,患者出现心脏停博,刘医生立即胸外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数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药物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后转监护病房继续治疗。这些都是急诊科医生的日常工作,虽心有涟漪,不起波澜。但当患者家属推着患者准备离开抢救室对着医护鞠躬道谢时,刘医生的感动不只是家属对医护人员医疗的肯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是医护人员尽心尽责的态度,才有这暖心的一幕。
刘晓丽医生只是全科医护人员带病工作的一员,所有急诊科医护没有病假,没有周末,不能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孩子,人员不够,加班加点。有自己顶着39度高热还在下医嘱的吴波医生;有自己孩子高热却不能看护的芳芳护士;有数次支援传染病医院在单位规定的休息还没有结束就主动要求上班的李娟护士;有腰部外伤史的一天无休的刘斌主任等等。大家无一脱岗,虽身体疲惫不堪仍披甲持戟,共筑钢铁长城。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挑战,徐州市中医院全体急诊科医护人员无所畏惧,誓要守护每一位就诊人员的生命底线。他们坚信,终会有一天会脱掉蓝色隔离服、N95口罩,换上白色大褂、绿色护士服,露出温馨笑容,面对每一位患者... ...
文、图/由徐州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