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学

“徐州教育学南通”系列报道之一 借得东风好扬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22

 

【编者按】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江海平原上,镶嵌着一颗“教育领域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历经岁月的沧桑巨变,一代代南通教育人上下求索,一路豪歌,谱写了一篇篇教育华章,不仅为南通赢得了“教育之乡”的美誉,更让这里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

今年2月,我市启动了“基础教育学南通”计划,一批批徐州教育人来到南通这片教育圣地“求经问道”。不断求索的脚步中,倾注着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教育的赤诚情怀和辛勤付出。这样整建制地学南通,开了全国之先。

南通教育的精髓是什么?学南通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秋末冬初,本报记者来到黄海之滨,探访南通基础教育学校,求证四方教育专家学者,在近距离感受“教育之乡”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在试图探寻挖掘南通教育成功背后的秘诀——

◎本报记者 甘晓妹 见习记者 周婕

南通,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这片濒江临海的教育圣地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魅力四射传奇:基础教育成果斐然、高考状元层出不穷、高考上线率连续十几年遥遥领跑江苏;从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到许新海的“开放教育”,从“博士校长”到“金牌学生”,从“教育之乡”到“基础教育领跑者”……一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就这样舒展开翅膀,飞向远方。

与徐州人一样,南通人敢闯敢拼,“包容汇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是这片江海大地的精气神儿。多年来,凭借着深厚的教育历史文化积淀和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南通教育人追逐梦想的脚步愈发快速,南通教育以其优质、高效、低耗,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人们对持续多年大面积丰收的南通基础教育的褒奖。

徐州是教育大市,教育体量约占全省的1/7。当下,努力走出徐州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从教育大市到教育强市的转变,是徐州教育实现“弯道超车”、赶超发展的一大关键。如何借势打造苏北教育高地?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通教育已取得的经验,或许能给徐州以启发。

千里问计——南通教育究竟好在哪里

初秋的午后,扬子江畔的绵绵凉风掠过,置身于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仿若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校园里极富生命力的青藤,枝蔓叶盛,一点点铺展开来,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这片教育沃土的勃勃生机。在基础教育界,“南通教育现象”被传为一时美谈,在江苏乃至全国早已闻名遐迩。至今,到这方教育圣地“探根寻源”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南通教育究竟好在哪里?以果求因,溯流寻源,南通基础教育受地方深厚文化和优秀教育传统的滋养尤多。青墩文化遗址已表明这里五千年前已有人繁衍生息,始皇东巡狼山勒石显示这里在二千二百年前已是王政教化之地。宋代王安石、欧阳修等群贤毕至,大教育家胡瑗兴学更是集一时之盛。尤其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父实业、母教育”之理念在大兴实业、惠济民生的同事,创办新式学校,开启民智,斩获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多个第一。20世纪20年代的南通,其经济社会事业之兴盛,已为全国之翘楚。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教育传统中,南通人尊师重教、南通学子崇师好学之风相沿成习。

“一片灵心相映发,百年天地此流光。”多年来,南通教育始终保持着一种“高位持续走强”的态势,这不仅仅在于南通教育界对其自身深厚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在于南通教育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质。

放眼全省,南通的经济总量处于中游,人均占有量更小,建设和发展所需经费严重不足,要想大面积地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面对这样的瓶颈制约,南通人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创新、队伍建设创新和科研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高考连年夺魁的同时,南通的素质教育也成为全国瞩目的亮点。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教育,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让各层次学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高位均衡。”这是南通这座城市在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理想和追求。通过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招生等扎实有效的举措,推进了各类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有效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南通,已经基本没有了“择校”的土壤。外界评价“南通教育水平高,是整体的全面的水平高,南通教育的发展,是均衡的健康的发展。”

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办学路子、过硬的教师队伍……“内涵发展之路”不仅将南通教育引入到一个均衡健康的发展之境,也让南通教育收获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参与的连续几年的市直机关千人行风评比中,南通市教育局得分总是名列前茅。

“南通教育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全面发展,百姓普遍叫好。”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如是说,“在南通,老百姓对教育的尊重让人肃然起敬,家长们不仅仅重视孩子的教育,尊重教育,支持教育,他们还在监督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门,并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加以修正完善,这种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也在助推着南通教育朝着更加完美、更加令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南通历有崇文重教之风。对文化的渴望与崇拜,使这块土地在岁月的流转中,呈现出了奋力追寻文化、塑造文化、积淀文化的别样风采。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和优质和谐的教育发展态势,将南通教育打造成为江海大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南通教育的品牌魅力也在不断抒写着“样本力量”,吸引着各方有识之士前来“寻经问道”。

借船出海——“通徐”联手搭建交流平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教育既是立足当下,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开放的眼界决定着发展的境界。近年来,徐州教育一直在积极探寻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学讲计划”成果初见成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同行的认可。但是,对照先进,徐州教育人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与南通还有很大的差距。

“基础教育全面学南通”是徐州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今年初,我市启动了“基础教育学南通”计划,为全面提升徐州教育质量寻找更多的方法和路径。我市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通过构建区域结对、校际合作、专家联盟等机制,实现“通徐”两地在教育管理、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互通,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实现徐州教育升学水平、素质水平双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徐州教育,打造苏北教育高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学南通工作,专门成立了徐州市“教育学南通”工作领导小组。4月14日,市委书记张国华率领党政代表团赴南通考察学习,两市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徐州与南通两地的教育部门、三星级以上高中、现代化初中将开展对口合作,加强校干教师交流,两地将互派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挂职锻炼,我市还将聘请南通专家型名校长来徐为徐州教育把脉开方、传经送宝。

借梯登高——推动徐州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基础教育学南通”为徐州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现升学水平、素质水平双提升提供了良机。如何抓住机遇,内外结合,乘势而进,是徐州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学南通”的号角一经吹响,市县区教育部门便积极行动起来,各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教育学南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南通”工作方案,并由政府分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率队赴南通对口县区考察学习,协商合作事宜。

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均与南通县市区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两地教育合作协议。截止到目前,各级教育部门赴南通考察共计55批次近3000人次。沛县和睢宁县在政府层面、教育局层面、学校层面均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形成了县对县、局对局、校对校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获得南通优质教育资源和本地政策资金支持上形成有利格局。新沂市政府及教育局先后10次组织机关干部、校干教师赴海门考察学习、参加培训。

对照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和一流的教育质量,我市教育部门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南通展开了全面对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夯实两地教育交流平台的建设,保障“学南通”的长期、长效,有力推动“学南通”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学南通浓厚氛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效。

“基础教育学南通”是一个开端,一个契机,它承载了徐州教育发展的渴望与期盼。取得南通教育的真经,学好用好“南通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再次出发的徐州教育,步子会迈得更大更稳。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