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让每堂课都不一样
来源: 作者:王桂茹 时间:2019-05-05
作者:淮北市烈山区蒋疃小学 王桂茹
关键词:交流 发现 分享 合作 竞争 引导 反思
内容摘要: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课堂变得有趣
现在的基础教学内容大多根据大纲统一教学,但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根据同一个大纲却拥有相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学习能力,老师对不同的学生如果用相同的方法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成绩出现分化,成绩差的同学可能就会生成厌学的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影响之后的学业。小学阶段作为中学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对小学知识掌握牢不牢固,而是对学习的热情是否被我们小学老师点燃,所以我觉得在课本知识之外,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富有变化。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童年时期,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我往届毕业生之后求学经历的了解,小学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之后学生中学的成绩,往往在中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靠我们正确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乘这股改革东风改进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何愁学生不想学?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教师要首当其冲的充满激情。我在平常的教学之中总是保持活力十足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情感真挚,与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学生从我的眼神,话语,行动中感受得到来自课本传达的情感,更利于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同时体现出对课本内容的注意力。教师丰富的情感会像磁铁一样吸附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便会主动学习,久而久之,潜力被挖掘,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2.教师本身要认识到老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同样重要,以长辈的身份往往令学生畏惧,与学生拉近距离有助于学习的展开。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同时让学生走近你自己,不能让学生觉得因为你是老师就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味的训斥,指责只会伤害孩子,更别提冷嘲热讽了。
3.拒绝千篇一律的开场白。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学生,总有不同的感情,单调的讲解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有趣的开头,一篇学生熟悉的故事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对本节课的兴趣,节节课如此,学习兴趣就成为习惯。
4.课堂中设法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一节课的时间可以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让同学提出问题,给予他们关注,一旦学生心中发出疑问,他们就会思考,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教师在这时适当提示对学生自主思考有帮助,或者对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可以他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良性竞争是必要的。学生之间的比较会刺激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在课堂上多进行非正式的考试或者问答,帮助他们进行比较,实现每个人的自我提升,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教师要同时细心关注学生,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二、 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指孩子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包括大脑的生理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注意力集中、学习专心、学习兴趣、懒惰),学习的接受能力(视觉通道、听觉通道、运动通道)的总和。简单地讲,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经验或知识内化吸收转化的能力,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的经验,它直接决定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在学生拥有兴趣的前提下我们要努力做到:
1.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些复杂的知识,光靠文字很难懂,这时,就要用具体的事例,或通过图片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孩子易于理解。
2.多表扬孩子。孩子在取得学习进步时及时表扬,让孩子体会到收获的乐趣。
3.精心设计教学。教师要做到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不断调整教案,切忌循规蹈矩,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
三、 让课堂变得有趣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1.学生首先对知识产生疑问。学贵生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学会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发展的关键,又是创新思维迸发的源泉。在中小学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尝试集体研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及时解决,解疑答惑。教师的回复要善于引导,用幽默诙谐的回答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记得更清楚。
3.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已有知识。如果你有痛苦,把痛苦讲给你的朋友分担,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你有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会成倍增长。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你的生活就会始终充满阳光!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孤单和寂寞中,他们需要在活动中掌握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分享和承担。双方知识的分享也是一样,有助于拓展知识面,开发大脑。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努力成就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交流 发现 分享 合作 竞争 引导 反思
内容摘要: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课堂变得有趣
现在的基础教学内容大多根据大纲统一教学,但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根据同一个大纲却拥有相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学习能力,老师对不同的学生如果用相同的方法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成绩出现分化,成绩差的同学可能就会生成厌学的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影响之后的学业。小学阶段作为中学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对小学知识掌握牢不牢固,而是对学习的热情是否被我们小学老师点燃,所以我觉得在课本知识之外,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富有变化。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童年时期,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我往届毕业生之后求学经历的了解,小学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之后学生中学的成绩,往往在中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靠我们正确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乘这股改革东风改进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何愁学生不想学?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教师要首当其冲的充满激情。我在平常的教学之中总是保持活力十足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情感真挚,与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学生从我的眼神,话语,行动中感受得到来自课本传达的情感,更利于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同时体现出对课本内容的注意力。教师丰富的情感会像磁铁一样吸附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便会主动学习,久而久之,潜力被挖掘,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2.教师本身要认识到老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同样重要,以长辈的身份往往令学生畏惧,与学生拉近距离有助于学习的展开。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同时让学生走近你自己,不能让学生觉得因为你是老师就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味的训斥,指责只会伤害孩子,更别提冷嘲热讽了。
3.拒绝千篇一律的开场白。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学生,总有不同的感情,单调的讲解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有趣的开头,一篇学生熟悉的故事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对本节课的兴趣,节节课如此,学习兴趣就成为习惯。
4.课堂中设法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一节课的时间可以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让同学提出问题,给予他们关注,一旦学生心中发出疑问,他们就会思考,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教师在这时适当提示对学生自主思考有帮助,或者对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可以他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良性竞争是必要的。学生之间的比较会刺激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在课堂上多进行非正式的考试或者问答,帮助他们进行比较,实现每个人的自我提升,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教师要同时细心关注学生,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二、 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指孩子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包括大脑的生理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注意力集中、学习专心、学习兴趣、懒惰),学习的接受能力(视觉通道、听觉通道、运动通道)的总和。简单地讲,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经验或知识内化吸收转化的能力,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的经验,它直接决定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在学生拥有兴趣的前提下我们要努力做到:
1.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些复杂的知识,光靠文字很难懂,这时,就要用具体的事例,或通过图片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孩子易于理解。
2.多表扬孩子。孩子在取得学习进步时及时表扬,让孩子体会到收获的乐趣。
3.精心设计教学。教师要做到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不断调整教案,切忌循规蹈矩,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
三、 让课堂变得有趣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1.学生首先对知识产生疑问。学贵生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学会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发展的关键,又是创新思维迸发的源泉。在中小学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尝试集体研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及时解决,解疑答惑。教师的回复要善于引导,用幽默诙谐的回答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记得更清楚。
3.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已有知识。如果你有痛苦,把痛苦讲给你的朋友分担,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你有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会成倍增长。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你的生活就会始终充满阳光!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孤单和寂寞中,他们需要在活动中掌握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分享和承担。双方知识的分享也是一样,有助于拓展知识面,开发大脑。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努力成就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