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频道 > 车市

无一获得资质 互联网造车还有戏吗?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17

 原标题:无一获得资质 互联网造车还有戏吗?

  赶在2017春节放假之前,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至此,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凑了个“整”,已达10家,分别为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和云度新能源。

  这十家企业中,既有传统车企独立出来的子公司,也有耳熟能详的供应商集团,更有听起来很陌生的“黑马”企业。此前表现相对高调、雄心勃勃的互联网造车公司至今没能上榜。

  其实,互联网造车企业的“落选”并不意外。

  虽然上个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准入规定”)尚未正式实施(2017年7月1日起实施),但浏览仍在有效期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等文件,不难看出,四大工艺、15辆样车、实际路测、检测试验等等诸多“硬杠杠”,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来说,绝对得“消化”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造车是一件极度烧钱的事,过程中一旦资金短缺,势必影响全局。

那么,互联网造车企业还有戏吗?

  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判断“互联网造车定是闹剧,将以雷声大、雨点小落败告终”。但形势的确不很乐观。

  在目前的新兴造车企业中,行动快的已进入排队待审状态,行动慢的连正式的样车都未出,还有一些仍纠结于是代工还是自产。这其中是否会有互联网造车企业赶在最近半年,在更为严格的“新准入规定”实施之前获得资质?可能性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入规定”7月实施之后,这类公司面临的挑战将更为巨大。该规定对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乃至安全监控跟踪等方面均提高了门槛、做出具体要求。此外还设定了8项“否决条件”,申请的企业只要有超过两项的,就会被认定为不符合准入条件。

  也就是说,按照现有政策,走轻资产路线,绝对造不了车。而即便走了重资产路线,开建工厂也仅是其中的一小步,研发机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哪一样都少不了。

所以,摆在互联网造车公司面前的现实选择有三种:

  一是融钱。有了钱后,建工厂、出样车,申请资质……流程按照常规汽车企业一样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体系按照传统企业一样搭。做好吃苦与打持久战的准备。过程中没钱,继续找钱。说得再远一点,挨到了产品上市,市场反响怎样,还得看能否“天时、地利、人和”。

  二是转型。不要再提什么造车,而是着力发挥自身强项,转型为“网联+新能源”的汽车设计公司或解决方案供应商,靠技术方案生存,被车企收编、或与车企合作。这自然可以快速解决“赚钱吃饭”的问题,前提是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本领,而不是忽悠。

  第三种,除了寄希望于政策放宽外,那就只有等死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