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南京八旬老华侨自创“熊猫画”受老外追捧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4-19

 

  说起南京的华侨文化,免不了提起鼓楼区华侨路街道,这里聚集了大量华侨,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区居民,龙蟠里社区今年85岁的老华侨沙继春就是其中一员。老人自创工艺,用人造皮毛制作出一种熊猫毛贴画,因蕴含深深的“中国味道”受到华侨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早在1989年,还在南京医科大学任教的沙继春去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就立志要创作一件所有外国人记住的中国特色工艺品。凭借多年口腔整形外科的工作经验,沙继春练就一双巧手,他用人造皮毛代替颜料,制作出了黑白相间的熊猫毛贴画。作画时,他先勾勒出熊猫轮廓,用人造毛铺满外形,底部用薄薄的宣纸贴合,再将熊猫的轮廓边缘黏合,并且特意将周边填满棉花,空出中心部位,凸显熊猫动作的立体感。

  当时国际间的通讯还不发达,交流也不算多,很多美国人未曾亲眼目睹过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当他们看到沙继春手中的熊猫工艺品,一下子被作品的“中国味道”吸引住,第一幅毛贴画被一位美国医学专家看中并收藏。

  “每次回想起那段时光,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沙继春说。多年来,老人的熊猫贴画创作没有间断。最近几年,他开始带着社区退休居民一起作画。他上网搜索了各式熊猫造型,还经常去红山动物园观赏熊猫的表情、形态,因此他手下的毛贴画栩栩如生。当这些作品被沙继春的亲戚朋友带往美国后,在外国友人中再次引起不小的反响。

  2013年,适逢南京医科大学80周年校庆,沙继春带着社区十几个居民先后做了100多幅毛贴画,赠送给海外校友。“不算选料、买料,光粘毛、上色、贴纸、衬底等工序就要耗费三四个小时,后期还要配竹子、修整图案、压制作品和装框等,还要两个小时。”一同参与制作毛贴画的居民刘建如说,每幅画制作的过程漫长艰辛,但作品出来后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沙老的“熊猫画”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还有一些老外托朋友来打听买画的价格,甚至有海外侨胞愿意负责作品的拍卖。由于选材和制作精良,一幅A4纸大小的熊猫画成本都要近100元,这还不算人工。沙老表示,之前他卖出的一些画都是成本价,区里相关部门还曾补贴过他这个项目5000块钱,现在他很想寻找合适的公司负责熊猫画的整体营运,解决成批量手工艺品的出口问题,同时老人也愿意将自己的手艺免费传授给更多的市民。(张璐 蒋琰)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