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陕西书画市场难题多 亟待本地精品“破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0

 从今年四月中旬至今,笔者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并亲身参与了二十余场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也先后竞拍到20余幅自己所喜爱的书画作品。而当笔者春风得意、满载而归时,却听说老家陕西于近期举办的几场拍卖活动业绩不尽如人意,十分冷清。内地与沿海书画市场向来冷热不均,可今年差异竟如此之大,笔者不禁深思其中原因。

  就本人观察,陕西书画市场的萎靡不振不能简单归咎于“钱荒”,而是应该从拍品的内在质量中寻找原因。陕西拍卖行拍品过于本土区域化,不能引起外地藏家买家的兴趣,因此只能依赖本地市场消化,再者加上拍品质量普遍偏低,精品少,本地真正的大藏家没有兴趣参与竞拍,造成“穷嫌富不爱”的被动局面。

  笔者还注意到,本地画廊业经营问题较多,缺乏良性循环。画廊的从业人员,是陕西书画拍卖市场的主要供货人和竞拍人,许多画廊老板都指望着送拍的作品能卖出好价钱后,转而买入新的书画作品。而西安目前书画市场的现状是:多数画廊所售作品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尤其是艺术水准低的商品画、应酬画、礼品画充斥其中。当前受礼品市场萎缩低迷的影响,经营不善的当代书画画廊就显得举步维艰,加之拍品大量流拍,资金流动不起来,自然出现无力再买的局面。

人们常说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书画市场“水深”,这里的“深”一是形容利益链条之复杂,二是指书画艺术底蕴之深厚。陕西书画市场就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理性的回归固然是好事,它让那些惯于跟风入市的投资者撞了冰山,但也让那些慧眼如炬的收藏家更加谨慎、挑剔。纵横藏海多年,笔者认为,陕西书画拍卖航道明确,那就是:必须加紧培养出更多真正优秀的书画艺术家,鼓励他们拿出最好的作品,尽快飞出潼关,以求赢得市场。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