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吴为山:加强新时代美育及其传播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  时间:2019-03-12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中国近现代美育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因此越来越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在新时代,美育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格境界道德美的追求,还有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精神美的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

吴为山认为,加强新时代美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华美学精神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从精神之源生发出来,能作用于创作实践的系统性思维、价值和方法。美育只有回归它、依靠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昭示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第二,聚焦艺术教育。艺术源自审美,以审美为基础,也是审美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因此很大程度上,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是重合的,艺术教育乃美育的最佳途径。

第三,重视社会教育。中国美术馆珍藏着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它们是出类拔萃的文化经典,也是中华美德最好的代言者,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艺术瑰宝。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坚持与时代同步伐,通过策划举办越来越多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展览来活化经典,吸引观众,不仅面向学生,还面向全社会,让美育融入公共生活,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经典作品的美育功能和社会价值,发挥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第四,培养中华美德进行艺术创作。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和教育者,肩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以“大爱之心”与“大美之艺”来培养“大德之境”。培养中华美德,必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民,让美成为个人的生命底色。进行艺术创作,必须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艺术创作要以中国精神为创作灵魂,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审美理想,以明德引领风尚,将爱国主义担当注入生命,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民充满温情,对国家充满深情,对创作充满激情,呈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独到价值。

此外,吴为山认为在加强新时代美育的同时,还要结合广泛的艺术传播,这也是对新时代美育成果的充分展示。艺术的传播,正是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