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品珍品美品——徐州第89期藏宝擂台活动扫描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收藏品大抵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孤品,一类是珍品,一类是美品,一类是普品,一类是赝品。处于链条最顶端的孤品、珍品、美品自然让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有幸的是,本期藏宝擂台就出现了这么几件好宝贝,它们或记录一件情谊,或背书一段历史,或典藏一种仪式,散发着各自独特的光芒。
但,好东西就像缘分这事儿一样,永远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与其强求,不如守候。所以,专家说了,收藏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一件事儿。有时收些普品,甚至赝品,只要涨了“姿势”,愉悦了情绪,又有何不可?
大千画集
记录一段情谊
它是一件印刷品,里面收录的都是大千画作的黑白印刷品。在书画收藏中,一旦被判为“印刷品”,就如同被判“死刑”一样,结局绝对都不美好。
但就是这样一件印刷品,不仅没有被“秋后问斩”,还被专家们奉为“孤品”。在这本名为《大千君近作第一集》上,记者看到,扉页上除逐一罗列12幅画作名称之外,还有大千先生的亲笔赠言:“进珊仁兄法家赠之”。扉页左下还钤印大千先生的两枚朱款方章。
“这本画册出版于1947年,应该是张大千先生出版的第一本画册,里面收录的12幅画作,如《散花图》《韩干照夜白图》《朱荷》堪称经典。这本画册的出版数量较少,存世量自然也不多。”专家表示。
更值得一提的是,画册上大千先生亲笔手书的随书赠言。据专家考证,进珊乃王进珊也。作为大千先生的同时代人,王进珊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且精通绘画。一生为人低调的王进珊鲜有与张大千的佳话为人所知,但这泛黄的书页却真切地记录着两位大家惺惺相惜的一段情谊。
阳隧镜
最古老的凹透镜
藏友带来两面形制特殊的“铜镜”。这两面“铜镜”镜面中心皆微内凹,其中一面直径约9厘米,镜背饰双钮,边缘处以圆环与一铲型装饰相连。铲型装饰物的边刃锋利,似有实用功能;另一面直径约8.5厘米,背面饰重环纹,桥形钮。
据专家介绍,这两面“铜镜”的准确称谓应该叫“阳隧镜”,是古代人向日取火的一种生活用具。《周礼》云:“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由此可见,阳隧镜是古代人在太阳下聚光于凹面中心,隧中心放置艾草绒,使其燃烧,以取火的工具。
藏友带来的两面阳隧镜各有特点:器形略大的那面阳隧镜铜质精良,包浆厚重,且造型独特。与主体“环环相连”的铲型装饰物,在同类器物中难能一见。据专家分析,这件装饰物不仅起装饰功用,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从装饰物尖锐的锋刃可以推测,这件装饰物很可能也做切削木材之用。从器形及包浆来看,这面阳隧镜应来自西汉;另一面器形略小的铜镜虽品相略逊,但年代更为久远,应属西周中晚期之物,与陕西周原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西周阳隧镜几无差别。
专家表示,这两件阳隧镜都属珍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光学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玉礼器
典藏古老的礼制仪式
圭璧琮璜是自古祭礼天地时用的四大瑞器,在藏友张先生收藏的这套玉礼器中,这四种礼器几乎被全部囊括。
张先生收藏的这套玉器共20件,但令他遗憾的是,这套玉器至少有21件,前物主至今仍“截留”一件,不肯撒手。在现场记者看到,这一套玉器均由新疆和田玉制成,每件皆精工细作。
“别看这些玉器均形制不大,但每件都堪称精品。就拿这件出廓璧来说,你看它全身满工,以镂雕雕双龙双凤。透过灯光,清晰可见玉器内里的火红色沁。”
那么,这些件玉器何以组成一套?专家表示,古时皇帝的朝服上会挂由这些玉器组合成一体的装饰物,以彰显身份地位,是古时的一种礼制仪式。目前,山西博物馆便馆藏一套由金丝串连的类似玉器的“合体”。据专家介绍,这组玉器组合而成的挂饰,上为环,下为璜,代表着由周礼演化而来的一种礼制仪式,“从形制及包浆来看,这套玉器应来自春秋战国时期。”
本期鉴宝专家、行家
张继超 徐州收藏家协会会长
尹 钊 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王卧石 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王荣成 徐州收藏家协会顾问
李 笠 徐州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娄海燕 徐州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