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圣旨品历史
◎李锦芳
在古装电视剧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太监模样的人在门外高喊:“圣旨到!”门内的人,无论在做什么,统统都会跪倒在地,见圣旨如见皇帝。不过,真实的圣旨,一般人估计见到的不多。今天,我就给大家献上一幅。
这是藏友老马收藏的一幅清代顺治年间的圣旨,说的是“册封元惠寺为国寺”的事情,细述如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西元惠寺香火沸之,兹以圣恩,封为国寺,即日入册立典,钦此!顺治三年六月十日。”跟着还有5行满文和皇帝印章,大概的内容格式和传说中的差不多。
圣旨是古代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也是皇帝命令或言论的书面表达,在我国古代,处于相当神圣的地位。圣旨的做工比较精细,所用材料也非同一般,大多是些上等的绫罗绸缎,多为象征皇家的黄色。所用图案也是祥云吐瑞,瑞鹤纳祥,又有巨龙上下翻飞,既有祥瑞之气,又显示着无限的威严,让人望而生畏。当然,圣旨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比如,圣旨的轴柄就有不同的质地,像玉轴、黑犀牛轴、贴金轴等,其中一品为玉,二品黑犀牛角,三品贴金,四品五品黑牛角。个中讲究也是皇家威严的一部分,万万错不得,否则,事关天子威仪,是要杀头的。
然而,圣旨多数不是由皇帝草拟的,更不是皇帝书写的。在清朝时,根据皇帝“圣意”,圣旨内容多由当时的翰林院撰拟,经由内阁大学士奏经皇帝同意之后,才可以按照品级填发。书写呢,则有“庶吉士”担任。可别小看了这些庶吉士,他们是皇帝优中选优,在进士中亲自选拔出来的,如不是书法功底深厚、家世良好,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由于圣旨从草拟到撰写,都是由当时的顶尖人才完成,所以,圣旨不仅有史料价值,也具有观赏价值。文笔一般都非常老道,且相当精练,没有多余的废话,增一字则多余,减一字则不达意,从中可以看出汉语的独特魅力。书法呢,多数为端庄的小楷,雍容尊贵、庄重圆润,布局奇正相参,、错落有致,下笔力度劲道、宛如浮雕。
一道道圣旨便是一段段说不尽、道不完的历史,也是一个个精彩绝伦、妙不可言的故事,纵使历经百年沧桑,魅力仍然不减,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