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浙商艺术

比起《芈月传》 它们更惊艳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1-26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图/记者 仲冬竹

时尚的力量就是,它可以悄无声息地“侵入”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并且辐射其无所不能的影响力。

岁末年初热播的《芈月传》就是这样一种时尚,剧中考究的战国物件,让战国藏品一时间成为收藏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战汉战汉,在历史上,战国和汉代就没有条缕明晰的界线。”作为汉文化发源地的徐州,即便在民间收藏中,也不缺战国时期的珍品佳器。

这些从2000多年前完整保存至今的古老物件儿,比起《芈月传》,或许还更惊艳些。

战国镜

说起战国镜,近期可谓火得不行。

不过它被炒得火热,与《芈月传》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全因一场面向全国的“约架”——上海一位大藏家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面战国三山镜,并称其身价超500万,若有人能拿出比这更好的三山镜,自己便当场掏10万元,愿赌服输。

“这个擂台已经摆了有些时日了,估计‘没戏’。毕竟战国三山镜存世量本就有限,全国也就几十面左右,据我所知,徐州藏市根本没有三山镜。”从事铜镜收藏多年的藏家“闪电”告诉记者。

虽然没有三山镜,“闪电”手中却有一枚足以代表徐州收藏实力的战国四山镜。这枚铜镜直径约12厘米,细卷缘,过桥钮,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相对应的近边缘处也饰相同的桃叶纹,将镜面分成四等份,“山”字均匀地分布在每一等份内。以细小的蟠螭纹与羽状纹为地。

这么一件精品却是捡漏所得。“闪电”告诉记者,这面铜镜的原物主清楚东西绝对是好东西,但还是低估了它的价值,只把它当成一面护心镜转手给了自己。

在“闪电”看来,这东西实在是太“战国”了,能捡漏纯属意外。“山字纹是战国铜镜独有的纹饰,除四山镜外,还有三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当然,这其中当属三山镜最为难得,不过,四山镜如今也是一镜难求,流传至今的完整器可谓少之又少。”

此外,“闪电”认为,战国镜如今被热炒,与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不无关系。战国铜镜普遍很薄,体现了当时战乱丛生、群雄逐鹿的社会现状;纹饰明显追求繁缛,常常布满镜面,并多采用浅浮雕、透空雕等技法,还铸有精细的地纹,体现了那个时代个性化的审美追求。

这些也都是鉴别战国镜的基本点。

战国玉

君子比德于玉。因为这种文人情结,和田玉一直是热门的收藏门类。而就徐州而言,收藏圈里,玩玉的人更是最多的。

拥有数百件精品玉器的资深藏家“老张”不追剧,也不知道《芈月传》到底是个啥玩意,但在他看来,战国玉确实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战国是上古时期中国玉器工艺的黄金时期”。

“老张”收藏一件很典型、也很开门的战国玉器。有意思的是,《芈月传》看的是美得不可方物的后宫佳丽,而“老张”收藏的玉人俑则展示的是战国时期男性的形象。

这是一对呈跪卧状、手执长命宫灯的战国“玉人”。从形象看,应为男性形象,身着宽袍长袖,脑后束髻,一人左手执灯,一人右手执灯。面目刻画极简,却也栩栩如生。

“这对玉人俑的质地为新疆和田白玉,经时光淘洗,暗黄的沁色已深入玉肌,绝对是件到代的好东西。”“老张”说,虽然许多人认为,老玉中似乎明清玉看上去更白,也更美,但这种包浆厚重、沁色分明的战国玉,自己更喜欢。

“战国玉很有风格。在中国历史上,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艺术上也呈一派繁荣的景象。而这一时期的玉雕工艺也一改夏商周以及春秋时期单纯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而以精雕细刻的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为特点,象生玉器的风格则更趋于写实。”“老张”说,这也是一些藏家钟情战国玉的根本原因。

蜻蜓眼

比起玉器、铜镜,蜻蜓眼实属杂项,但它却似乎更具备战国“气质”。在战国语汇中流传着“随珠和璧”的传说,其中与无人不晓的稀世珍宝和氏璧同日而语的“随候珠”,便是一种蜻蜓眼。

所谓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珠终于在地中海沿岸出现。

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

我市藏家“子君”手中就有一枚价值不菲的战国蜻蜓眼。其呈不规则的类形球,直径约2.3厘米,9个复眼9个小眼,加之星条纹饰,非常漂亮。难得的是,胎是绿的,眼是蓝的,较为少见。

“写《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此前在自己的网店售卖过一枚开价289万元的蜻蜓眼。虽然这个有点虚高的价格饱受诟病,但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蜻蜓眼还是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的。”“子君”表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的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2厘米。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龙纹、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战国晚期的蜻蜓眼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大约2厘米,手工愈加精湛。颜色虽没什么突破,仍为不透明白、蓝、褐、土黄色,但其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圆,造成斜视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动传神。

“战国蜻蜓眼是中国玻璃发展历史上很具代表性的一个物件儿,它具有独有的魅力和文化。只有读懂其中的文化,才能真正理会蜻蜓眼令人惊艳的独特气质。目前,蜻蜓眼的价格仍属洼地,但从长远来看,升值潜力可观,是值得关注的品类。”“子君”表示。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