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浙商艺术

馨香一缕绕舞台 ——佟苏丹的话剧人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28

 

 
  佟苏丹先生(摄于上世纪80年代)。
  95岁时开始写作的《未悔庵忆往录》。
  上世纪80年代,佟苏丹(右)与李可染先生合影。
  1951年,率徐州代表团出席山东省第一次文代会(中)。


  ◎金陵剑

  城事笔记

  就像是在浩瀚天宇间,每一颗流星的消逝,都让人难以预料。

  今年5月,佟苏丹老人还接受了媒体的访问,向读者介绍了这位103岁老人的长寿之道。报道说,佟老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但记忆、思想仍很清晰。让人没想到的是,接受采访的第二个月,老人便离开了人世。

  佟苏丹老人1914年出生于铜山贺村一个四世同堂的乡绅之家。早在17岁学生时代,他就参加了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

  从95岁开始,佟老历时5年,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整理成《未悔庵忆往录》。“未悔庵”是老人给自己的居所起的名字,自己幼年离家求学,望百之年,叶落归根终老彭城,回首走过的道路,他并不后悔。

  在卷首,老人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一个乡间学子,走出瓦屋院,投入时代的洪流,像水滴融入了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虽不是弄潮儿,只是颗最普通的水珠,也有了一番不很普通的经历。”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诞生的前夜,佟老在话剧艺术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这里,我们撷取几个片断,以记录他和话剧艺术的一世情缘,缅怀这位文化老人的不平凡人生。——编者

  初识话剧

  他头上没有炫目的明星光环,没有显赫的导演头衔,没有众多的追星族群,但他确确实实是徐州现代话剧的早期推手,他的一生都与话剧有不解之缘。

  14岁那年,佟苏丹正在省立徐州中学附小读小学五年级。恰好,李可染就在这所学校教图画。李可染胡琴拉得好,尤热心辅导学生的文娱活动。在一次学校排演话剧时,佟苏丹被分配扮演花甲老者,他柔嫩的面部化妆成老者比较麻烦,李可染就给少年佟苏丹细描皱纹,用松香粘贴胡须;一边化妆,一边还给佟苏丹讲戏曲与话剧的不同点。

  李可染告诉佟苏丹,京剧是以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为特征,比如《拾玉镯》中孙玉姣穿针、引线、数鸡、喂鸡,都是通过虚拟的动作表现的,而话剧则通俗易懂,更贴近生活真实。话剧也更适合普通人的欣赏趣味,所以人们都称它为“文明戏”。“你喜欢话剧,话剧也是举手投足皆学问的艺术,能把五光十色的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必须打好文化的功底。记住,文化是艺术大厦的基石!”直至老年,佟苏丹仍还记得李可染当年对他说的话。

  从此,他就被这扬善抑恶、以假乱真的戏剧艺术所打动和吸引了。不仅勤练口才,还习编剧本。1934年,佟苏丹在江苏省立运河乡村师范读书时,连续三年取得全校演讲比赛的冠军。作为师范学校培养的人才典型,学校把他的半身照片放大悬挂于学校会客室里,以树标杆。1935年春花烂漫的季节,他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赴宁参加全省中等学校的演说竞赛,成绩在14个省立师范中排名第一。这为他描绘青春渲染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贺村烽火

  1936年,东风吹水,四野融冰。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佟苏丹辞去了南京钓鱼台小学的教务,回到了家乡徐州。

  这时,抗击民族危亡的呼喊,声震云霄。回到家乡贺村,小学校的学习生活已经不正常了。满怀报效祖国的一腔豪情,佟苏丹约集了几位小学师友,组建了“贺村救亡话剧团”。

  接着,他便动手编创小型剧目,严格说,那只是化妆演讲,剧团就拿这些小节目到周围村庄、集镇开展抗日宣传。

  作为导演的他,想象不到的困难在排练中出现了:当时女孩子上台演戏会被笑话的,为演出效果考虑,只好在乡随俗,女角由男演员扮演,有群众场面的节目女团员就跑跑龙套。之后,乡亲就逐渐看惯了女孩子登台演出。

  在巡演的过程中,他们听说上海演剧二队在洪深的率领下,有金山、王莹、冼星海、陈天国等14名知名的演艺界人士来徐州进行救亡文艺宣传,几经探路、问寻,在中共铜山县委书记郭影秋的引荐下,洪深先生表示非常高兴到贺村与贺村救亡话剧团同台演出。

  第二天,佟苏丹兴奋地备了两辆牛车,接上海演剧二队下乡。听说有上海名人来贺村演出,附近村民便早早扶老携幼赶来找位子,四周的围墙和大树上也趴满了观众。上海演剧二队和贺村救亡话剧团的合唱开场,接着演出了佟苏丹创作的《父归》和《汉奸的下场》两出小戏;上海演剧二队认真观看了佟编制的小戏。接着二队演出的《九一八以来》《放下你的鞭子》《死里求生》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出在悲愤的气氛中落幕。

  中午,以乡下人的家常便饭待客,鸡蛋豆腐嫩菠菜,咸蛋烙馍母鸡汤。饭后,金山赠给他们三出戏的剧本,冼星海指导大家学唱他即兴创作的《徐州是英雄的故乡》等歌曲。临别时,洪深握着佟苏丹的手说:“你们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后来,《上海戏剧》杂志的封面,刊登了印有“贺村救亡话剧团”字样的照片,洪深先生还撰文盛赞贺村救亡话剧团是“抗战初期中国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徐州乡下土生土长的救亡文艺团体”。从而推动了徐州话剧的兴起。

  转战海外

  随着战火逼近徐州,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徐州成立。为激发全民抗战的热情,在郭影秋的协调下,贺村救亡话剧团改编为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会宣传第三队。大敌当前,军令如山。宣传三队以战斗的姿态投入了紧迫的宣传,浍河两岸便飞扬着他们的歌声,淮河之滨也回荡着他们的怒吼。泥泞中辗转,风雪中宣传,牛车拉着道具,赶路时还在背诵着台词。

  佟苏丹就在这种情形下构思新的节目。直到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总会命令宣传三队回徐到前线慰问演出。经郭影秋的同意,佟苏丹留在潢川投入地方党的组建工作,从此告别了宣传三队。然而,佟苏丹对话剧的偏爱和他的艺术激情并未有丝毫减退,方寸舞台仍然牵动他的情思。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俗话说,刚打瞌睡就碰到了枕头。正当徐州沦陷时,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后撤,作为文艺青年的佟苏丹便茫然无措,他拖着病体,只身奔向武汉。这时,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奉周恩来的指示,正在充实队伍,准备赴海外进行文艺宣传募捐活动;佟苏丹便意外见到了金山、王莹等,说明情况后,金山表示欢迎佟苏丹参加中国救亡剧团。自此,他当上了职业话剧演员。

  经过5个多月的创作和排练准备,1939年5月,为防敌伪破坏,在金山的率领下,团员都扮作一般旅客分散登船出发奔赴海外,先后来到香港及越南、柬埔寨、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对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所到之处,均受到华侨的关注和欢迎,在越南20多场的演出,每当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里边唱边向观众募钱的情节时,台下的观众纷纷向台上扔钱,一位靠卖冰棍维生的华侨儿童,价值一百多支冰棍的荣誉票券,他竟一下买了5张整齐地别在胸前。

  尤其让佟苏丹不能忘怀的是,近距离领教了“话剧皇帝”金山的精绝演技。1937年金山在电影《夜半歌声》中扮演的宋丹萍,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成为佟苏丹崇拜的演艺界偶像;这次赴海外的演出剧目《台儿庄之战》,金山既是导演,又是主演。他的表演真实细腻,入情适度,并且擅于在演出中作政论独白,让佟佩服得不得了。良师一丝不苟的台风,让佟苏丹增长见识,受益终生。

  由于日本给新加坡当局发出照会,不准许在新加坡有抗日宣传活动,中国抗战话剧团到新加坡后只能登岸,未能募捐演出。至此,佟苏丹结束了7个多月的海外演出生活。

  一世情缘

  1940年1月,佟苏丹回到广西桂林,恰逢临近旧历大年,佳节临近,正巧遇到了广西国防艺术社技术队队长姚展。姚展是徐州老乡。经他疏通,佟苏丹很快被任命为国防艺术社技术队指导员。雨前递伞,雪中送炭,乡情又给他送来如鱼得水的机会。

  春节刚过,技术队就开始排练陈白尘的《魔窟》。社里分配佟苏丹扮演维持会会长,这是他第一次演反派角色,能够锻炼自己的演技,故非常乐于这一角色的塑造。就在他们紧张排练的过程中,国防艺术社总干事孟超邀请戏剧大师田汉来排练场指导,田汉先生渊博的知识和率真的性情,让佟苏丹获益匪浅。不久,蒋介石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广西国防艺术社这个进步文艺团体被明令撤销,成员便自谋生路。

  “天意从来高难问”。认清此理,前途应善自为之。在友人相助下,佟苏丹又干起了老本行——教书育人。之后,他在桂林汉民中学,一边教书,一边兼任汉民中学话剧团指导员。

  抗战胜利后,佟苏丹回到家乡徐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指导中原艺社的活动时,仍积极参与戏剧组的活动,他主编的《前路文艺》也曾编发戏剧作品。新的曙光照亮浩荡征程,佟苏丹以徐州二中校长的身份,激情满怀地投入学校复课的谋划,百忙之中还策划并导演了话剧《红旗歌》和秧歌的排练,让新文艺润泽新的生活。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佟苏丹的人生中,编织着比戏文还要跌宕起伏的情节;在他饰演的角色里,蕴藉着比他人生还要忽阴忽晴的酸楚。即令水流花谢,他对话剧艺术的钟爱也不曾枯黄,如一缕馨香萦绕着悲欢离合。丙申初夏,佟老挟着他的钟爱驾鹤西游,带着百年沧桑,去寻访天国戏剧了!

  此刻,我看到方寸舞台恰似一面明镜。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