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所“砖”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 戚朝阳的身份很多元,开过餐饮店、文化公司,做过明星经纪人,但他最喜欢的身份却是——古砖收藏者。 走进戚朝阳位于徐州古玩城的办公室内,他收藏者的身份更是显露无疑:办公桌后的博古架上码的不是书,而是上百块不同年代的古砖;茶桌上摆的砚、茶池、烟灰缸全是由古砖后期加工制成的;甚至,在办公室外的小花园里,他也能随手摸出一块“年份砖”…… 收藏上万块古砖的戚朝阳,对古砖收藏,情有独钟。 一见倾心 秦砖汉瓦记载了两个王朝的荣光和辉煌,饶是如此,古砖收藏在3年前依然属于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众收藏了,那时几乎很少有人从事古砖这个品类的专题收藏。 戚朝阳爱上古砖远早于3年前。大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戚朝阳爱的还是灵璧石收藏,那时周五晚上去灵璧,周一早上赶回来,是他周末的固定节目。一次,一起淘石的一位朋友神秘兮兮地说,带他们看点好东西。连是啥都不知道,戚朝阳就跟着朋友一路奔去了千里之外的江西宜春。 在那里,戚朝阳第一次接触到古砖。那是明代的佛像砖,斑驳的砖面上,佛像法相庄严,令人一见为之肝胆俱颤,“别小看这么一块不起眼的古砖,在汉代,一块带铭文或纹饰的砖能值纹银三钱,相当买几亩地的价钱。它的材质虽是高岭土,却以那样脆弱的姿态,抵御战乱、洪水、自然损耗,‘倔强’地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家族的兴衰……从几千年前留存下来的这样一块古砖,我觉得,每一块都自带强大气场。”戚朝阳坦言,自己对古砖是一见倾心。 收藏灵璧石时,戚朝阳把周末都“给”了灵璧石,可到了古砖这儿,光周末戚朝阳觉得远远不够了。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找寻自己心仪的古砖,戚朝阳索性关掉了几家经营正火的餐饮店和文化公司,一门心思从事起古砖收藏来。 十多年的苦心积累,戚朝阳收藏的古砖数以万计,从秦砖汉瓦到魏晋六朝,从佛像砖到文字砖,品种达600多类,“还收藏有一些封泥,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 江湖地位 打开戚朝阳的微信,朋友圈好友例如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金石博物馆馆长张笑常都是古砖收藏界的圈内大佬。 而戚朝阳的“江湖地位”绝不是靠好友“架”起来的,是靠藏品的硬实力“撑”起来的。 他收藏有永和元年至永和十二年的“永和系列”砖。“在中国历史上,永和可能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代,前后不过12年时光,而在书画史上,永和却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永和’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而戚朝阳收藏的‘永和’年号砖,形成系列,从其上的文字可一观魏晋书风。”好友对其藏品给予如是点评。 除了“永和系列”,戚朝阳收藏的古砖中还不乏精品、孤品。如一块长宽皆30厘米、厚5厘米,背后有“永乐七年重修明阁寺老墙记”款记的佛像砖,“这块砖器形硕大,材质是精细高岭土,时至今日敲击之,仍能发出金属声。同时,砖面上的佛像雕工精细,更为难得的是,佛像两侧还有‘南无阿弥陀佛’两句佛家禅语,至今我还没发现第二块同类的古砖。”戚朝阳说。 而在采访中,记者意外发现,被戚朝阳遗忘在角落里的竟是马致远东洲书屋里的文字砖,“都忘了还有这块砖呢。”戚朝阳自嘲。 因为收藏古砖,戚朝阳还有意外所得。为了研究《兰亭序》,戚朝阳机缘巧和得到一本《思古斋兰亭十七种》。这本古籍收录了王羲之、张伯英版《兰亭序》拓片17种,曾被姚范父、武暮姚、张伯英、阎尔梅等大家收藏,如今也是价值连城。 好时光 2013年,吴昌硕自铭、自制、自用的一块“吴黄武元年砖砚”拍出了60多万元的天价。 前不久,以古砖作盆的65岁菖蒲——“天下第一老姬”更是拍出了100万元的巨价。 古砖收藏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好时光。 “虽然这几年古玩行业市场低迷,但古砖收藏却是一路‘逆袭’。10年前,我和朋友花3000元买了一间即将拆迁的老屋,从那间屋子拆出了100多块佛像砖,折合下来,一块砖也就30块钱左右。就算单卖,在那时,300块钱也能买到一块规格比较高的古砖了,而现在,比较珍稀的古砖,价格至少在五位数以上。”戚朝阳说,从3年前起,他发现随着古砖价格的一路疯长,喜欢收藏古砖的同好也越来越多。 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戚朝阳古砖收藏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他自己设计,用纹饰不那么完整的澄泥砖做成了砖砚,发墨不损毫,居然有了点澄泥砚的味道;他用有残的文字砖养起了菖蒲,将文房之雅彰显到了极致…… 最近,流行“先订个小目标”,作为收藏爱好者,戚朝阳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明年要办一个汉晋六朝古砖砚展,准备再开一间私人博物馆,还要出一本书。现在正在整理藏品,请师傅来拓,估计全拓下来,怎么也得要几个月的时间吧。” 那么,长期目标呢?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问,那一定是——把古砖收藏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