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
|
||
|
◎黑王辉 鬲,这个字还算常见,因为古代有鬲国,流传下来有鬲姓。同时,它也是一种青铜器,只不过,作为国名和姓的时候,念ge,而作为青铜器时念li。 去年,首都博物馆为纪念北京城建城3060周年,曾举办过一次文物展,其名便叫“鼎天鬲地”,谐音“顶天立地”。作为代表的,便是在故燕国之地——北京出土的两件文物,堇鼎和伯矩鬲。看来,作为青铜器时,鬲念li是毫无疑问的。 首都博物馆把鼎和鬲组合在一起确实恰如其分,因为鼎和鬲是很相似的——它们都有三足,只不过,鼎足是实心的,而鬲足是中空的,并和壁紧密相连,互为沟通,正如北宋著名学者沈括所言:“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纳物者,所谓鬲也。”《说文》上解释得较为详细:“鬲,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 以现在出土的实物来看,鬲分为陶器和青铜器两种,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鬲,和后来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铜鬲极为相似。由此可以推断,青铜鬲的源流便是陶鬲,所以《说文》上说“鬲或从瓦”也不是虚言。 鬲也是象形字,因为有实物鬲,古人才创造出了“鬲”字。鬲和鼎的用处类似,最早是古人煮食物所用,到后来,渐渐上升到祭器和礼器的高度。像鬲这种侈口而三足中空的器物确实可以容纳更多东西,古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不过,它的器形和鼎比起来,活泼可爱有余而庄严肃穆不足,你看,它像不像一个正在行走的小胖子?只不过有三条腿走路罢了。 伯矩鬲1974年在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它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其折沿方唇,直颈袋足,颈饰龙纹,装足作牛首形,盖为相背的牛首,角翘起,两个钮作立体牛头。整鬲之上,立体和浮雕牛首有7个,牛的形象栩栩如生,使得伯矩鬲立体感很强。在鬲的盖内和颈部有相同的铭文,共有4行15字,为“在戊辰,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大概意思是说:“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看来,这是西周时期的燕国贵族伯矩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而铸造的,因此便叫伯矩鬲。伯矩鬲的造型精美绝伦,显示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铸造工艺,可以说是商周青铜器的典范之作。 这件伯矩鬲其实还有“双胞胎兄弟”,另一件伯矩鬲出土于辽宁喀左山湾子,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目前所知存世的与伯矩有关的青铜器竟有20余件之多,除了伯矩鬲之外,其他重要的另有两件伯矩簋、一件伯矩盘、一件伯矩甗、一件伯矩壶等,其中伯矩簋和伯矩壶现在英国伦敦和美国华盛顿,均是民国时期流失国外的文物,想想便是民族之痛。不知道这些国宝何时才能回归祖国,让这些以伯矩命名的青铜器能有重新团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