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万分精彩 100期藏宝擂台活动回顾
|
||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100期了,由本报文体副刊部与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徐州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藏宝擂台活动已经举行100期了。 100期,意味着我们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的相约风雨无阻地坚持了8年多。 100期,意味着专家上手掌眼的宝贝成千上万。 在100期中,国内艺术品收藏由冷转热,由热转温,经历了几轮过山车般的疯狂行情,但徐州人爱收藏的初心始终没变。 在100期里,有许多藏品值得回味。它们或许与拍卖会上动辄上千万元甚至过亿的藏品相比仍有差距,但它们都带着徐州人炙热的收藏情感,因此,更显耀目。 梳理100期的全程参与,记者整理出的一组藏品之最。或许放在更高的平台,它们还难称“之最”,但由它们却足见我大徐州收藏底蕴之深厚,收藏品类之多元,收藏实力之雄厚。 最重的藏品 说到“重器”,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青铜器,毕竟青铜器自带金属属性,密度摆在那儿,即便随时间的流转,质量会比最初时略轻,但一般的陶器、瓷器、玉器等依然无法与之相比。而藏友张先生的这件重达50斤的巨型和田白玉籽料,却比一般体型硕大的青铜重器还要重一些。 这件巨型和田白玉籽料玉色纯正细腻,油脂感强。从“开窗口”看,它恰似一大块白中泛微紫色的猪板油。其皮金黄,有桂花皮之感,绺裂自然,体大形美,状性温润,典雅高贵。可以肯定这是一块产于新疆和田的上乘籽料。 在藏宝擂台亮相后,这件藏品立即引来了不少国内玉石专家的关注,并陆续登上了《东方收藏》杂志及央视鉴宝活动。 国内知名鉴宝专家蔡国声,称之为“近年来少见之佳品”。他在点评中说,和田籽料由于存世量稀少,近年来价值飙升异常,尤其像这样重约50斤的和田籽料更是罕见,市场估价在1000万元以上,并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最袖珍的藏品 小东西有时也有大情趣,有时反而是越小的越少见、越珍贵。譬如铜镜,超过40厘米的铜镜与小于3厘米的铜镜一样,都属稀有品种。 在藏宝擂台上,记者看到肯定有比这只玉壶更小巧的藏品,但这只玉壶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记者见过的最袖珍的玉壶。这只玉壶高仅5厘米,可盈手一握。其玉质温润纯净,表面略挂洒金皮,雕工细致入微,仅壶身便以浅浮雕雕琢繁复的莲叶纹、花草纹、蕉叶纹三道纹饰,而壶盖上也雕有规矩的叶纹,展现出制玉者极为精湛的雕工。小巧的器形,加之其上丰满的纹饰,使这只玉壶更显袖珍精巧。据专家介绍,此壶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30万元以上。 最久远的藏品 对于青铜器来说,3000多年前的商周器就算是高古器了;对于玉器来说,2000多年前的战汉玉器就算是高古器了。而对于化石收藏来说,这都不算啥,亿年才是化石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藏友尹先生收藏的两块三叶虫化石便来自距今3亿年前的远古时期。除了存世时间久远外,这两块化石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粗看,它与普通的石头没有多大差别,但从断裂处打开,你会发现内有玄机:两块石头,一块上面是三叶虫正面的形象,一块上面则是背面的形象。只见两块化石上的三叶虫弯曲如弓,弓刺细长如翼,与身体融为一体。 如果没有这断裂,石中的三叶虫或许就将永不见天日,湮没于寻常的石头里。没有人能解答出为什么这石头会断得这么巧,这样的巧合,只能用“缘分”来一语概之。而更为难得的是,两块石头,至今仍然以成对的姿态存在,完整地诠释了大自然的神奇。 最有故事的藏品 出现在藏宝擂台上的藏品,很多都有故事。但孙先生的故事却让人听过一次,便“过耳不忘”——他用一件藏品换来两把价值皆超千万元的紫砂壶,这样的运气几乎跟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差不多。 这两把紫砂壶,一把是顾景舟的紫砂暗香牛盖壶,一把是朱可心的上圆竹节壶。顾景舟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声誉可媲美明代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朱可心的艺术造诣深、设计能力强,善于从自然界汲取创作灵感和题材,风格淳厚,法度合宜。两人皆是鼎鼎大名的制壶大师。 孙先生的这两把紫砂壶做工精细,素活中处处体现大师风范。据鉴宝专家称,这两件宝贝,每件价值都在千万元以上。 谈到这两把紫砂壶的来历,孙先生说,自己以前喜欢藏玉,十几年前在南京时结识一位收集紫砂壶的朋友。一次,朋友看到他收藏的一件玉器,很是喜欢,于是提出拿紫砂壶和他交换。于是,这两把壶就这样到了孙先生的手里。“以前我也不知道这壶那么值钱,就是觉得新鲜,就交换了。”孙先生说。 最不能以貌取人的藏品 与温润莹洁的玉器相比,与厚重大气的青铜器相比,与光华内敛的瓷器相比,这件汉代瓷虎子显得貌不惊人。不仅如此,它的用途也难登大雅之堂,跟今天的夜壶功用相当。但就是这件“其貌不扬”的原始青瓷,在开封举行的一次全国民间斗宝大会上,赢得了一辆越野车。 这件虎子整体近圆,鼓腹、平底,通高23厘米,底部直径12厘米,一侧留有圆形口,口部直径约5厘米。器物提梁为麻花造型,提梁与虎子圆形口之间,塑有一仰面龙首。整件器物自上而下施黄绿色半釉,釉下刻有多道弦文和水波纹,腹部至底未施釉的地方周圈也刻有多道弦文。器身顶部提梁下正中位置,塑有一3厘米高左右的尖锥,尖锥釉色为褐色,采用点褐工艺制作。 从壶顶堆塑及点褐工艺来看,这件汉虎子应是东汉末期至三国早期的器物,因为在那一时期的同类物件上,点褐及堆塑工艺较为常见。而从壶把处的龙头纹来看,此物应该不是普通百姓使用的日常器物,而为王公贵族所用之物,所以这件虎子的制作工艺精细、纹饰繁杂,与常见素工的汉虎子极为不同,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 最成系列的藏品 从久远的古代流传至今的器物,能保持品相的完整已属不易,更别说能把原本成套的器物收集齐全了。藏友的这套战国玉编钟不仅各个品相完好,且用枣核锤敲击,至今能发出不同的音色。 这套玉编钟一组共7件,最大的口径约8厘米,最小的口径只有5厘米,其为白玉质,包浆厚重,通身饰勾云纹及谷纹。据专家介绍,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多用青铜铸成。西周时期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而成。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逐渐增多,多为7至9枚组合而成,且玉制编钟比较稀有。战国时期的玉编钟都是由人工打磨而成,钟面上常刻有纹饰。从这套玉编钟来看,它原先就应由7枚编钟组合而成,藏友收藏的应该是完整的一套,实属难得。 升值最快的藏品 纸质品收藏一直被认为是小众收藏,然而,2014年的名人手稿拍卖热潮却将纸质品收藏带得炙手可热。 当时名人手稿拍卖到底有多热,从这件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便可见一斑。这份共30页、长达9000字的评论文章《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署名茅盾,全部由毛笔写成,除纸质微微泛黄外,品相甚好,文稿后还附有当时刊发该文的《人民文学》的发稿签。目前,民间的茅盾手稿收藏多是茅盾生前给友朋的书札或题词,像这样完整的独立的创作文字几乎没有。 这件在2013年年底亮相藏宝擂台的藏品,在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后,在2014年年初参加了南京经典秋拍中国书画专场拍卖,拍出了1050万元的天价。 据藏友介绍,这件藏品是他从朋友手中以38000元的价格买下的,如今升值幅度以百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