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王景陶:一位作家的文化使命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7-24
《田野上的歌谣》
杨刚良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王景陶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从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具体到每位作家,也有一个如何更努力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问题:如何探索“两个结合”的文艺路径,如何在作品中彰显出新的文化建设?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州作家杨刚良以一本非虚构作品《田野上的歌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杨刚良从事文学创作40年。他介绍,自己在2015年至2016年以作家身份,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沛县挂职,这本《田野上的歌谣》便是基于挂职见闻,通过凡人小事,反映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观念的转变,试图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2015年至2016年,杨刚良以作家身份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沛县挂职。其间,他走访了沛县的众多乡镇村落:繁华的、落后的,他都涉足;他和许多农村基层管理者及农民深入交谈:憨厚的、聪慧的、年老的、年轻的,他都亲近。他不带任何固有观念和偏见,和农民们拉家常、交朋友,听他们讲述耕种土地的艰辛及收获的喜悦、创业的曲折和成功、生活的磨难和幸福、家庭的聚散、情感的悲喜,倾听他们对农村现状的满足或意见、对更好的政策和更优秀管理者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深深理解且融进农民们的欣喜、从容、彷徨、奋发等种种情感,并努力在作品中揭示悠久而固有的传统观念与乡村文化对他们及整个农村的影响,探索新时代新的风尚、新的文化在他们中如何播种、生根、发芽。

杨刚良满怀真诚,忠实记录下农民的生活状态,其人其事其景其情都是真实的,原汁原味,没有虚假。他成为他们生存状况、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者,成为他们心灵情感的代言人。他的笔下散发着土地的芬芳、滚动着露珠的晶莹、飘荡着田野上的歌声、弥漫着炊烟的诱惑。这种非虚构文学笔法,传承着我国优秀纪实文学的优良传统而又满足新需求。它吸引试图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人、吸引关心自己手中饭碗的人、吸引怀有乡愁的人去阅读,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心中对农村的种种疑虑,进一步理解农民这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基层劳动者对国家对人民的无私和巨大的贡献。

《田野上的歌谣》的意义还不仅于此,杨刚良在深厚的乡土文学传统中探求艺术新质,更新叙事经验。其清新质朴的语言、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叙述、鲜活生动的人物、新颖踏实的事件,都以作者诚实诚恳诚挚的书写贯穿起来,并为传统的非虚构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其中的人物虽平凡,却形象感人;事件虽平淡,却振聋发聩。究其原因,一是因其真实,二是作者杨刚良在素材积累及书写时都怀着对农村农民、对土地河流的一腔真情、深情和温情。他有一支感情之笔,他把全身心的情意都倾注到书中的人事景上。这种以情写实,而又不因情损实的笔法,显然是对中国传统非虚构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而其效果则艺术地证实了作家及文化艺术工作者只有走出书斋,俯下身子,脚踏泥土,手握铁锤,流一身热汗,洗净一颗良心,关心关爱劳苦大众,以人民为中心,踏实地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抒写他们真诚的感情,完整表达他们的希望,创作出既属于这个时代又前瞻未来时代的文学艺术精品,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