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李永田:《穿越徐州》读书札记(之十三)

来源:黄淮网  作者:李永田  时间:2024-05-24

谁送彭祖进北京

说到徐州,自然会想到“彭城”和“彭祖”。

胡连俊先生在他的书中讲了一个“一碗汤”的故事:据说远古时期,我们的先祖唐堯心系苍生而奔波治水,积劳成疾,命悬一线。就是彭祖用野鸡肉汁、肉糜和稷糁熬制成汤,精心服侍,使堯帝转危为安,恢复了健康。

按照他的描述,我在猜想:这碗汤就应该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羹”的徐州“饣它”汤了!

“一碗汤”的神奇功效也许只是传说,但“饣它”汤的美味,确实是被徐州人所公认的,只要早晨到解放路马市街“饣它”汤馆前,看一看那蔚为壮观的排队场景,便会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我每次回到徐州,第二天一早必定前往该处去解馋,“饣它”汤、煎包、肉合、八股油条,一样不少地全部吃它一遍。朋友们劝我到二楼、三楼的雅座就歺,我全然回绝。那一楼大厅人挤人、排了一队又一队的体验,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美不可言。如果是冬天,我往往用“农夫山泉”的塑料桶,罐上一桶帶回北京,让孩子们共享。

说来可笑,徐州髙铁开通不久的那个“五一”节,我帶着全家,一早回到徐州,一不为探亲,二不为访友,更没有任何公干,直奔马市街“饣它”汤馆,吃过一顿早歺,扭头便又乘髙铁返回北京了。

除此之外,家乡的热粥油条、翻手烧饼、烙馍卷馓子、地锅鸡、三刀角蜜等等,都是我的钟爱。

初到北京时,我见市面上兰州拉面到处都是,沙县小吃随处可见,连新疆的羊肉串,因为陈佩斯的一个小品也火爆起来;内蒙古一位贾姓老板开设的“西贝莜面村”竟然大受青睐……

我有点坐不住了:为什么我们徐州那么多美食,在首都北京却很少见到?

情急之下,写了一篇《谁送彭祖进北京》的文章,在《徐州日报》上发表。还别说,果然有几位老板来到北京开办歺饮。

其中的一家规模较大,把热粥更名为“帝王粥”、把地锅改名曰“帝锅”,樊桧的狗肉也上了宴席,“霸王别姬”成为招牌菜。我送的一块牌匾,挂在门厅的显要位置上:

美食从来跨时空,

喜迎彭祖进北京。

一樽地锅半壶酒,

胜似端坐未央宫!

“民以食为天”是真理,但在不同的年代里又有不同。

饥寒的年代里,人们要的是“吃饱”;温饱的年代里,人们要的是“吃好”。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繁荣昌盛的年代,人们在吃饱、吃好之后,开始追逐“吃营养”、“吃特色”、“吃乡愁”……我把它归结为:半食文化半食歺!

有鉴于此,作为彭祖的后裔,作为美食发祥地的徐州人,我们有责任也有兴趣,发掘更多的非遗美食,创新更好的美味食品,不仅把彭祖送到首都北京,还要送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

当“徐州美食甲天下”、“徐州美食惠天下”的美梦成真之时,我们该是多么的髙兴和荣耀啊!

      李永田

  2024年5月22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