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二十一)
启蒙“火神庙”
少年,天真烂漫,是人生的童话时代。
青年,英姿勃发,是人生的诗歌时代。
中年,坚韧刚毅,是人生的戏剧时代。
老年,苍桑睿智,是人生的哲学时代。
经历了这四个时代的我,没有资格去写什么“自傳”,也没有兴趣去写什么“回忆录”。在“穿越徐州”的行程中,身不由己,突然之间就回到那遥远的“童话时代”,置身于金色的童年。
那就讲几个过往的故事吧,对自己,是一个“忆苦思甜”的激励;对他人,特别是青年人、孩子们,也许能提供一点借鉴、获取一些裨益。
当年的铜山县柳新乡垞城街,有一座“赫赫有名”的火神庙,庙里供奉着三尊火神爷泥塑像,是祝融?是始祖隧人氏?我至今都不明白。
三尊神像占据了大殿的一半面积,而另一半,摆上了几排桌凳,这便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母校——“垞城完小”了。方圆十几里路的“莘莘学子”们齐聚一堂,把这里当作“圣殿”,孜孜不倦地读书、识字、“深造”。
李永田与小学同学。后排中间为李永田,扶其肩的叫段绪申,曾任金陵饭店总经理,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白天上课。晚上,同学们拼钱买油,在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下苦读自习。有一次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一看,同学们全走了,只有摇曳的灯光伴着火神爷的狞笑……。惊恐之中,鼠窜而逃,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历险”记忆。
李永田(居中者)与小学同学
忽一日,院内升起了五星红旗;忽一日,我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忽一日,久坐的火神被矗然推倒;忽一日,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片光明,
象征着黎明,
这就是
伟大的毛泽东时代诞生!
学校里来了两位年轻的老师:郭广嵩老师教语文,马佑民老师教算术。后来又有史文俊校长到任,加上原来的胡传声、孙广镇等老师,组成了一个极强的教师团队。他们勤奋教学,爱生如子,扩建校舍,整修操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课余之后,组织我们打腰鼓、演话剧、贴标语、办壁报,到村里查卫生、扫文盲,五一节去游行、清明节去祭扫……,给了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特别是我们的郭广嵩老师,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对人谦和、热情奔放。我上边引述的诗句便是他的杰作。毕业之时,他深情地撰文赠给我们:“月无常圆,宴无不散。有昔日之聚,必有今日之分;有昔日之合,必有今日之散!”我常常用这席箴言转赠给我的学生。
细想起来,我日后的文章、演讲、诗歌,乃至书法的风格,都受到老师极大的影响。
李永田保存70多年的垞城小学老师郭广嵩先生的照片。
掐指算来,从1954年我离开垞城到徐州四中读书,距今已是整整70个年头了,与老师一别,再无音讯。
几天前在徐州朋友相聚時,幸遇沛县的老教师刘洪伟先生,产生请他打听一下沛县大郭庄人郭广嵩先生,其子名曰“成山”。不想刘老师特别热情认真,竟把消息发到了网上。我惶恐不安,惟恐演出一场千里寻亲、相拥而泣的悲喜剧。于是,提前发表这篇“札记”,向我的母校、向我的老师、向我同窗的发小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设若见到我崇敬的郭老师,他应该是90多岁的髙龄老人了,我敬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相信,会有见面的一天!
我羡慕当今的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在众多辛勤园丁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也珍惜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火神庙”里,由当今的火神——我的老师们,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火种,它经久不息地在燃烧,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奉献了一些光和热。
在献给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的一部拙作书稿——《家国情》中,我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光融天下的火神庙,
我启蒙的母校。
在欢乐的童年里,
便赐我一团
神圣的火种,
燃烧!
熊熊地燃烧!!
李永田
2024年6月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