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2018中国·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1-07

汉家根脉地寻汉玉文化魂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10月30日至11月1日,2018中国·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州举行,来自海内外文博考古、文物鉴定机构、大学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汉代玉器类型演变、工艺技术、玉料来源、文化内涵、社会思想等主题开展研讨交流,从多域的文化视野将中国汉代玉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汉家根脉地,玉器文化引领全国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指导,徐州市文广新局、徐州博物馆主办的,是徐州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馆以来主办的首个玉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从考古资料考察,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类齐全,特别是许多具有典型性的西汉玉器是探讨先秦玉文化过渡到汉代玉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在徐州召开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玉文化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91岁高龄的卢兆荫先生在开场白中明确了徐州汉代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玉器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绵延数千年从来没有中断过。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乃恩说,徐州是汉文化的重镇,处在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融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州的汉玉出土很多,同样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在徐州举办研讨会,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龚良说,中国人从古到今对玉有着情有独钟的喜爱,特别是汉代对玉在品格、不朽、性格等方面赋予了诸多美德,徐州出土的玉衣、玉棺寄托了汉代人们不朽的生死观。徐州是汉代的根脉所在,正是因为有了汉代文明,通过对汉文化的保护、研究、展示,实现了从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华丽转变,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汉代时尚风,流传古今链接世界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论证分析了汉代玉璧纹饰,提出汉玉纹饰本身就是汉代古人对传统文化融于时尚艺术的最好解释,认为这种富有文化象征的民间时尚从西汉开始就流行了两千年,汉代古人对玉璧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和功能的态度,和当下对玉璧这一富有深厚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的态度并无二异。

英国伦敦中华文化传统研究学院汉玉研究学者乐荣华本次带来了他在大英图书馆的新发现。他说,大英图书馆收藏了很多早期英国人研究中国玉器的书籍,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信息,玉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这些文献起到了推动中国玉文化在世界传播和见证的作用。

徐州汉玉文化为何会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青睐?“两汉文化看徐州,最值得看的是汉代玉器”,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刘照建说:“1995年发掘的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200余件雕琢精美的玉器,有礼仪用玉、装饰用玉、敛葬用玉和生活用玉,几乎涵盖汉代用玉的各个方面,代表已知汉代出土玉器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徐州博物馆原馆长李银德从徐州历年考古结果中总结徐州汉玉的特点时说,徐州出土汉玉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共发掘有玉器的墓葬170座,出土玉器1188件,其中玉衣15套、玉棺3件,玉质佳,器形硕大,丧葬玉器突出,开西汉楚国风气之先,而且楚国宫廷拥有专门的制玉手工业作坊,从徐州汉玉可以了解汉代诸侯王国玉器的使用制度、生产制度和工艺水平。

研讨会上,多位徐州文博专家提出要以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谨慎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修复好,利用好,展陈好。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说,徐博将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新起点,深度挖掘整理徐州丰厚的汉代玉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原创性的展览、专著和文化衍生品,推动玉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打造大汉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