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向北,鼓楼变美”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启动
光影文字,见证北区40年辉煌蝶变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改革开放40年,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座灰黑色为主色调的百年“煤城”,蝶变为蓝绿色为主色调的绿色人居城市。 若问哪个区域最能集中展现徐州的辉煌巨变,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鼓楼区。 曾经,一条故黄河将徐州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向南,碧水蓝天,满目清新;向北,灰墙黑砖,荒凉破败。 因是全市工业发祥地,它走在了改革之先,也承受着转型之重。40年岁月更迭,在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创新中,如今的鼓楼早已华丽转身,破茧成蝶,一座水清天蓝、欢声笑语、生机勃发的生态宜居之地、智能低碳之所、活力幸福之城,在时光中惊艳了世人。 人说岁月如歌。一座城,一个区,因时光的变幻,终会形成其独特的韵律。 有时,它是一曲雄伟激荡的时代颂歌—— 从灰色到绿色,从家园到公园,从“老穷脏”到“新富美”,作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重点工程,鼓楼手握去能、赋能、聚能“三张牌”,力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个转型”,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搬迁改造国家级样板区、宜居宜业生态区”,以蝶变之姿,拥抱时代之变。 “4+2”主导产业、“5+1”新兴产业引领方向,现代商贸核心区、现代物流枢纽区、商务金融中心区、网络经济高新区四大“品牌”彰显魅力;核心区8.5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开工建设,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业被纳入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落户鼓楼,智慧城市建设引领潮流,旷视科技、蚂蚁金服等独角兽企业布局苏北,微软创新中心、先临三维3D打印、大唐电信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鼓楼,已阔步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有时,它是一曲悠扬婉转的清音古韵—— “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苍茫九里,埋藏多少古老的故事,传唱多少动人的歌谣。西楚故宫、东坡黄楼、彭城地下古城、镇河铁牛、“五省通衢”牌楼、鼓楼……那些悠悠往事,穿越时空,深埋在鼓楼这片古老沧桑的土地上。 时至今日,文化已成为鼓楼生态文明建设最深厚的底蕴。龟山云创文旅风情小镇、老牌楼文庙历史文化街区、九里山风景区、“全国最美家乡河”丁万河、海洋极地科普馆、创意68文化产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随着“一楼一庙一城,两山两河两镇”建设的深入,“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已成为鼓楼新的发展亮点。 有时,它是一曲明快嘹亮的进行曲—— 传统产业整体搬迁改造、转型升级,“一区十园十平台”成为集聚资源要素、凝聚创新型企业的“强磁场”“主引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几年之间,庆云桥以北,改天换地。 三环东路、西路、北路高架陆续建成;苏堤北路北延工程竣工,打破了铁路交通阻隔;天齐路南延,打通九里山南北,成就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二环北路拓宽为双向六车道,打造又一条“淮海路”;下淀立交扩容,打掉鼓楼“东西”连接最大“堵点”,使区域交通拥堵成为历史;奔腾大道西延、荆马河南路西延、马场湖路等工程竣工;解放北路改造、白云立交桥扩容等工程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建设飞速推进,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兵工路、小朱庄、轨道交通、物资市场等70余处棚户区改造项目先后启动,完成改造面积50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8万户;185个老旧小区改造成功,惠及群众19万余人;区文体中心投入使用,北区股份制医院顺利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近两年来,全区新扩建中小学6所、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7680个,现有民主路小学、大马路小学、鼓楼小学等享誉全市的名校,义务教育走在全市前列。 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信息化手段、网格化治理、社会化组织共同助力社区精准治理,“美好鼓楼精治共造”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工程的实施,为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这一切,都是鼓楼。 正如所有的音符和乐曲最终汇成一首交响,拥有着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鼓楼,正坚定地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金秋时节,一场主题为“城市向北,鼓楼变美”的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光影与文字的世界中,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全媒体记者将带您走遍鼓楼,记录北区转型升级、创新蝶变的光辉历程,聆听一曲城市的交响乐章,感受它40年蓬勃生长的光阴岁月。 此次活动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方位、多角度解读鼓楼区近年来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以生动深刻的报道手法“还原”一座工业老区转型的艰辛之路,以全媒体联动的方式制作并传播一批新闻精品,向受众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现代中心城区形象。 改革开放40年,城市之北,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鼓楼,奏响了怎样的时代强音?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