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成绩PK:安徽陕西领跑,重庆怎么追?
近日,各省份2018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这次聚焦工业“单科成绩”。
衡量整体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规上工业产业增加值较同期的增速。也就是,与2017年相比,2018年地区工业产业进步如何。
目前,城叔共统计了15个省市。从2018年工业发展趋势上看,有三个省市值得聊一聊,分别是“驶向高速”的安徽、陕西,“掉队”的重庆。
安徽、陕西,作为综合经济实力处于中游的省份,2018年规上工业产业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长,在15个省市中,增速居第一、第二,另外两地GDP增速也挺进前四。
反观重庆,曾一度以“黑马”之姿,GDP接连超过天津、苏州等城市。但2018年,其GDP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制造业大省,重庆规上工业产业增加值表现更令人意外,较去年仅增加0.5%(按可比价格),而这个数据全国整体为6.2%。
陕西:借“天时”持续回暖
自2011年到2015年,陕西省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开始回暖,不过仍比2010年下降11.9个百分点。2018年增速持续回升至9.2%,实现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这其中离不开“天时地利”的加持——能源产业的景气。
陕西工业“基本盘”是能源化工,整体经济对能源产业比较依赖。比如,2015年煤炭和石油价格下跌因素,下拉全省经济增速约3个百分点。
“这一两年,煤炭、油气的价格回升,对于煤电的需求也在扩大。这是陕西工业增加值增加较快的原因之一。”陈耀表示。
2018年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前8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
相应的,2018年陕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增长12.3%,加快11.7个百分点;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增长11.9%。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0.4%,拉高了规上工业增加值。
当然,陕西也并非全靠运气。实际上,在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时,陕西省已开始为自己找出路。
一方面在能源产业上发力精细化工产业和高端生产路线,建立煤电、煤化、载能工业品相关产业链,并研究煤制乙醇工业化等世界前沿课题。目前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共有十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纳入国家示范和规划,约占全国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开始培育其余的支柱产业,试图降低对能源产业的依赖,进行“工业调结构”的转型。“巧合”的是重庆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也被作为陕西省“工业调结构”的关键,并且重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
近年,陕西汽车产业正在发育壮大。
比如2018年1月,西安高新区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携手,签订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协议,建成投产后将达到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产能。今年1月24日,比亚迪再“加仓”,其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与西安高新区签约。目前,西安也是比亚迪除深圳总部以外,产业投资最全的城市。
从2018年的成绩单来看,陕西汽车工业达到千亿级规模。实现工业总产值1630.69亿元、营业收入1596.36亿元,同比增长11.94%与9.63%。
不过话说回来,2018年62.18万辆的汽车产量,这与陕西省2018年年初拟定的目标80万辆尚有距离。2018年初,陕西已拟定2021年汽车产能300万辆的目标,这与汽车制造“前辈”重庆拟定的,2020年产能300万辆汽车目标相去不远。
安徽:科创投入开始“结果”
工业产值增速上,比陕西势头更好的是安徽。实际上,2018年可以说是安徽工业成绩取得突破性进步的一年。
2018年,安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3%,排在中部第1位。同时,从利润来看,1-11月,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为近7年同期新高,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2006年以来新高,两个指标分别是24.2%、5.7%。
对此,陈耀认为,“应该说这是安徽在多年的科创投入、产业推进后,开始‘结果’了”。
安徽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只属中游。2018年GDP刚跨过3万亿。但依托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其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安徽的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也达到2.1%。
反馈在产业上,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近25%提高到近30%。
同时,安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也取得比较积极的进展。较2017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倍,同时,其产销量突破12万辆、占全国13%。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
2018年是安徽制造业的机遇之年。
首先,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第一届)在安徽合肥举行,由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这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合作交流与投资贸易平台上,安徽作为主办方,可以更有效融入世界制造业产业链,汇聚行业信息。
这次大会上,共签约合同类项目436个,投资总额4471亿元。明年,第二届大会安徽还将继续举行。
更重要的是,2018年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元年”。对于安徽,这个长三角的“小老弟”来说,最直接的利好是加速承接长三角区域内相关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
“我们将聚焦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等优势领域,积极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省发改委总工程师笪艺武曾表示。
承接效果已初显。2018年前三季度,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449个,实际到位资金4141.5亿元,同比增长10%。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中。
经过自我科创实力的积累,加上外部战略机遇,安徽的制造业逐渐显示出存在感。2018年安徽继续加码工业固投,较上年增加24.8%。展望2019,安徽的整体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8%。今年两会还提出,安徽将继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
重庆:创新不够后劲不足
无论是跟自己比,还是与其他省市比,重庆2018年的成绩都不尽人意。
曾经,重庆、贵州、西藏,处于我国GDP增速的前三甲。在GDP排行上,重庆近年将苏州、天津挨个“拿下”,被誉为“黑马”。不过2018年,重庆在GDP增速、一般财政收入增幅上表现不佳,分别为6%、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于重庆来说,工业是经济增长中的引擎。近10年来,工业对重庆市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60%以上。而2018年,重庆工业整体比较低迷,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0.5%。
工业增加值不景气的重要原因是,作为重庆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产值大幅下滑,较前年下降了17.3%。
前两年,重庆汽车制造风声水起,汽车年产量曾超过上海。但在2018,汽车制造成为重庆“6+1”支柱行业中的唯一产值下降的行业。原因之一是传统汽车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换代没有跟上,新型汽车市场被多个城市抢滩在前。
比如,2018年,重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约4.04万辆,同一指标,安徽超12万辆,西安超13万辆。
1月11日,重庆市经信委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也提出“帮助力帆、北汽银翔整合产业资源及早解围脱困,推动长安汽车、长安福特等新产品研发上市”。
“整体上,重庆制造业的内生创新实力比较欠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城叔。
从2015-2017三年来看,重庆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一直处于全国低位。这明显与其制造业大城的地位不符合。
2018年重庆R&D经费投入强度尚未公布
由于科创上底子较薄,当下,重庆的战略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和初创期,尚未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因此,重庆此次经济增速回落,可以理解为新旧动能转换调整的空档期。
所幸,重庆在2018年对此已有所重视。比如在汽车制造方面,2018年12月,重庆出台了《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研发力度。到2022年,全市汽车行业研发投入达到180亿元,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对于明年的预期,1月27日召开的重庆两会表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并在2019年持续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