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起 养得好 养得安心
普惠养老来了——
|
3月18日,洛阳市涧西区重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在享受医疗服务。⑨6潘炳郁摄 |
□本报记者惠婷卢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到五年,将大幅度增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100万张以上。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于今年2月底启动,在首批确定的7个试点城市中,我省的郑州、许昌入选,分别与两家养老企业签约,携手推进普惠养老服务。
普惠养老,将怎样改变群众的养老生活?
群众养老“住不进”“住不起”
“市区养老院自理老人入住费用每月需4000元—5000元,郊区为3300元左右,失能失智全护老人费用更高。我每月2300元的退休金,根本住不起。”3月17日,70岁的郑州市民王女士谈起最近寻找养老院时的窘境,一个劲儿地摇头。
普通群众入住城市养老院,除了价格高之外,还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万,而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约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33.2张。有的养老院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才能排上队。
“这与国家‘十三五’养老规划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35—40张,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庆林表示,“河南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趋势的出现,养老服务需求压力会越来越大。”
至2018年年底,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7.9%,首次超过15岁以下孩子的数量,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为父亲入住养老院奔波多日的刘先生感叹:“人人都会老,要发展城市养老、普惠养老,让‘咱爸咱妈’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才有可期的未来。”
城企联动服务优质低价
一边是城市市民的无奈,另一边则是养老机构经营者在叫苦:尽管有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但因为人工成本、用地成本及融资难等因素,不仅盈利困难,也限制了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诸多难题,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给出了一些解决路径,目的是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中央补助资金为试点养老企业扩大规模注入“源头活水”。按照规定,试点企业提供约定数量的床位用于普惠性公益性养老用途,享受每张床2万元的补助。我省此次入选的爱馨养老服务集团和怡康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将分别获得3600万元、1560万元补助。
“除了中央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将为试点养老企业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等一揽子的政策支持,实现企业建设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双下降。”许昌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东贵介绍,参与的养老企业也有责任清单,要求企业承担公益性服务内容,保证服务质量。
近两年,鄢陵县政府给予怡康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一次性建设补助,对300张医养结合床位每天每床补助90元。“入选试点企业后,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许昌市怡康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晋雪正介绍,力争年底前把加入普惠项目的床位建成并投入使用,并确保床位价格明显降低。
此外,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约的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将为试点养老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服务。“最近已有银行主动与我们对接,将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这对我们扩大规模是一场‘及时雨’。”河南爱馨养老服务集团董事长豆雨霞表示,企业将在改扩建普惠养老床位的同时,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医养结合”养老更安心
“感冒发烧等小毛病都在楼下医院治疗,如果有大病,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合作医院。”百岁老人索良民在郑州一家养老院住了7年,他当初选择这家养老院就是因为“医养结合”做得好。
人到暮年,有几个不是疾病缠身?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失能失智老人也在增多。“医养结合”成为养老服务的刚性要求。
此次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中,“医养结合”原则贯穿项目建设。一个重要指标是,到2022年,试点城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实现医养深度融合。
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郑鹏远看来,大型医院可利用学科优势及互联网优势,构建“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为“机构养老”保驾护航,同时助力“社区居家养老”。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是对医养结合的促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建议,河南中医药底蕴深厚,应该服务好老年人。
多名受访者表示,普惠养老政策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必将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普通群众、工薪阶层对养老服务也能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买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