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沂路径”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熊冬梅
转型升级是一道难题。
对于以传统农化为主导产业的新沂尤为如此。
为了解开这道“等不得、拖不起”的必答题,新沂近两年来加快探索。
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篇文章,齐头并进,产业竞争力持续迈上新台阶。去年,新沂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76位;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72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48位,在徐州市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中位居首位。
新沂,是如何做到“优美转身”的?
抓项目
激活产业转型新动能
设立基金:设立1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多元资本共同参与,撬动社会资本近100亿元。
链式招商: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先后招引了总投资62.8亿元的圣戈班、60亿元的泽丰堂大健康、50亿元的万福阳高端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集聚了领测半导体封装测试、纽伟仕高纯度鹅去氧胆酸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今年实施的100项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60%以上。
专班服务:重大项目服务有专班,盯紧序时安排和实物工作量,压茬推进项目签约、开工、建设、达产等环节,努力以大项目扩增量、以好项目提质量。目前,三环奥纳、复星医药、德国DAW特种涂料、燕龙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壮实体
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项目建“库”:聚力主导产业选排重点企业,建立规模工业企业、龙头骨干、上市后备、高新技术、高成长型等6大项目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去年应税销售近百亿元企业1家,应税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推进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力促企业“变大变强”。目前,全市拥有本土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3家,场外挂牌企业近80家。
企业转“精”:华信新材料成长为国内智能卡基材行业领军企业,斯尔克集团是苏北地区唯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实现国家级智能工厂称号1个,省智能车间称号11个,省星级上云企业7个,利民化工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荣盛印染智能工厂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新模式应用项目。经开区、高新区均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称号。
促转型
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专心专注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以《新沂市现代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为统领,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上中下游配套项目,突出“双中高”要求,推动产业“由小到大”延链式扩张、“由单到全”集群式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目前泽丰堂大健康、幂方创新药物、星诺医药等一批超1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纽伟仕、优贝佳护肤品、木偶医疗等一大批医药、美妆、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项目快速建设,“上下游结合、全产业链贯通”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初见雏形。
先进材料加速壮大。发挥东方雨虹、华信等新材料行业标杆企业引领作用,吸引集聚了环申膜材料、特森特膜材料、东联新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初步形成了智能卡基材、膜材料、防水材料等产业集群。
冶金装备加速升级。依托中新钢铁、圣戈班、伟业铝材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品钢材与特种钢材、通用铝材与工业铝型材、风电装备与智能装备,加快推进中新钢铁转型升级项目、光大铸管徐州生产基地、万福阳高端智能装备等项目,着力打造全省知名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绿色化工加速转型。调高调优调轻化工产业结构,倒逼化工龙头企业向日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延伸衍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新沂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一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实施“减化”行动,强化项目源头管控,原则上不再新增农化产能,2017年以来,先后否决小化工、农化类项目21个,涉及投资近54亿元;关闭取缔化工企业26家,仅保留10家左右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新沂发展的“心头之患”;投资近15亿元,用于1249户居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在线监测,全面推动化工园区提档升级。目前,园区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省环保厅验收,为今后引入优质高端化工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快总投资57.5亿元的晋煤恒盛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老厂搬迁技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示范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