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产业转型 加快实现“自主可控”
6月27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政治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检视过去的发展方式、发展思路,以高度的定力推进转型升级,把江苏经济发展带入一个新境界。
江苏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任务是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事关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重中之重的任务。
瞄准“自主”,
从“无根之木”到“定海神针”
不久前,省统计局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5.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5%。
“技改”“智能”“高新”等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关键词,折射出我省加快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和决心。所谓“自主”,要看有多少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 否则,产业再大也是“无根之木”,经不起大风大浪;只有关键核心技术,才是风浪中的“定海神针”。
6月下旬,省工信厅党员干部集体深入到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企业发展中重点突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现场诊断把脉。“要通过大调研、大走访,认真了解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惠企举措,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省工信厅副厅长胡学同说。
过去,我省出于加快发展的考量,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视不够,产业规模大但品牌影响力、体系竞争力不够强。如今,要更加重视关注底层、内核、支撑性的基础学科理论,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国家科技专项落在江苏。
越来越多产业“国家队”“主力军”,牵手江苏“排头兵”。7月19日,中天科技与中国铁塔举行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加强双方在5G室内覆盖等领域互补共享。中天科技董事长薛济萍介绍,中天科技已相继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铁塔进行5G创新合作签约,推动5G应用加速落地。
实现“自主”,需要平台和政策保障。一张“榜单”彰显我省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的决心。上半年,省工信厅印发《2019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揭榜工作方案》,聚焦省重点培育的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遴选一批必须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邀请企业揭榜攻关。
“要在服务自主创新上展现新作为。”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表示,要聚焦产业这个重点、企业这个主体、科技工作者这个关键,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交流、组织课题研究、培养科技人才,更有方向性地办好各类品牌活动,创新开展对企服务,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权益,激发其创新热情。
着力“可控”,
从“受制于人”到“融合共赢”
工业生产、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都要用到“嵌入式操作系统”。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造成电子工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翼辉信息”及其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SylixOS,填补了空白。公司商务经理傅德霞介绍,国家工信部赛普评测中心对SylixOS进行专业评估,结果显示内核自主化率达到100%,目前该系统在各领域已广泛应用。
所谓“可控”,主要看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现代产业体系不代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产品都要自己来生产,而是要“不受控”。
不受控,就要抢占行业标准“话语权”,成为标准的制定者。7月22日,越博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启动大会在南京召开,越博动力公司将建立“以管理标准为基础、以技术标准为重点”的标准化体系。作为全国对标准化工作支持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我省力争到今年底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掌握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提升标准供给能力。
不受控,就需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7月26日,2018年度江苏“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揭晓。今年,省政府将原来的质量强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合并,成立以省长吴政隆为组长、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省质量发展委员会,统筹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等工作,成为制造业品牌培育工作的新起点。
不受控,终究还要以“拥有”促“可控”,增强对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以我为主组织供应、生产,从而实现体系的自主可控。
今年4月,位于无锡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研发的新品泊链钢通过认证,成为世界首家获得R6级系泊链钢认证证书的企业。这是江苏产业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一个缩影。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当前,只有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开阔的思路,进一步主动对接、融入对内对外开放大局,努力在复杂环境中积极应对、在全球竞合中定位坐标、在区域融合中实现引领,才能在融合中分享机遇、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协同创新,
从“借力扬帆”到“聚力远航”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二的沿海发达省份、传统的工业大省,江苏该如何保持发展冲劲的同时华丽转身?协同创新,从“借力扬帆”到“聚力远航”,成为关键。
加快自主可控,离不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深度融合。正如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所言:“自主创新就像一列列车,要集人才、平台、信息、市场资本等创新要素,每一节车厢的动力同时发力。”
“协同创新,离不开载体平台,要让园区成为撑起协同创新的支点。”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投促局副局长孙磊表示,要抓好优质增量,放眼全球“移植大树”,增强主导产业实力;挖掘园区存量,推动“老树发新枝”,促进老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嫁接再开发;加速创新变量,精心“培育小苗”,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科技企业“长大”。
更大范围协同也已开启。今年5月,在“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三地签署协议,围绕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等12个项目开展合作。这样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长三角汇集着全国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创新要素在区域内不断寻求着相互融合,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着眼未来,全省着力从“借力”到“聚力”的转变。6月底,作为江苏六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在苏州通过专家论证,成为我省首个通过专家论证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集聚行业50余家骨干企业组成的创新联盟,瞄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付奇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