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控股集团高质量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张玮 “这就是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产品让我眼前一亮!”7月31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淮海控股集团新品发布会上,印度知名上市公司KSL公司总经理Dhiraj Bhagchandka兴奋地说。当天,淮海控股集团一举发布锂电物流车、锂电高速电摩、锂电两轮车、锂电微型客车等多款新一代锂电化、智能化产品,受到了印度经销商及终端客户的追捧。这些蕴含着“淮海工匠”精神的绿色智造新品,是淮海集团融合环保、智能等产品发展方向的结晶。 日前,江苏机械工业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江苏宗申车业公司荣获“全省机械行业创新型先进企业”“江苏省机械工业智能制造示范单位”两项荣誉称号。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说:“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将工匠精神注入淮海制造之魂。” “拼命三郎”也是“节能工匠” “公司不需要我加班的时候,我就自己回家加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淮海集团研发工程师闫超说。“进厂的第一天就给自己立下规矩,无论干什么活,要想尽办法干到最好。” 排放达不达标,关键在于发动机。闫超带领团队承担了研发环保发动机的艰巨任务,在原发动机的基础上采用加大机油室结构、加强散热缸头、加大冷却水道等三项技术,攻克了发动机热负荷居高不下、使用寿命短这个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电动、油动、混动等多种模式下工作,整车能耗节约30%以上,排放降低50%以上,项目入围江苏省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候选名单,获徐州市十大科技创新项目第三名。 陈德才2013年进入淮海集团成为一名技术人员,6年间由普通员工成长为集团节能降耗能手,并被徐州经开区授予“金龙湖工匠”称号。他开发的多工位级进模技术提高了冲压产能,一年实现降本增效200余万元;他开发的行业首创跨骑车型工具箱体及尾灯板整体辊压技术,将12道工序改进为1道工序,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他带领团队推广应用焊接机器人技术,将车厢车架焊接效率提升20%,焊接质量及强度成为行业标杆。 匠心为本打造全省精益标杆 走在大街上,大家会注意到,现在淮海宗申两大品牌的电动车颜值都越来越高了。其实,车辆不仅颜值高,产品制造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流水装配线……此外,淮海集团制定的5年保修期内配件更换率1‰的强制性考核标准,倒逼产品高科技、高质量、智能化。 在淮海控股集团万名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据了35%以上,其中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据15%。约有85%的一线工人获得职业技能认定,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同行比例。这些精益型、专业型、职业型、专家型群体为“淮海工匠”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上半年,淮海集团捧出亮眼“成绩单”——摩托车、电动车产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5%,创历史新高,在行业中实现逆势增长。与此同时,智利、巴基斯坦、印度海外基地已开始属地经营,国际化发展步伐铿锵有力,内销和出口两条线齐头并进。 “面向未来,淮海控股集团提出更加宏大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世界级的国际化、锂电化第一品牌第一销量微车企业,布局全球,登顶‘珠峰’,向‘世界之巅’更进一步。”安继文自信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