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产业转型升级,徐州示范了什么?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1-16
我市荣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徐州经开区、徐州高新区上榜『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1月9日至10日,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会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授予徐州等20个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称号;授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7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称号。

据了解,2011年以来,贾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鼓楼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泉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以及沛县、铜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相继列入国家试点,我市实现了所涉县 (区)国家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类专项试点全覆盖。去年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10个地方之一予以督查激励。

老工业基地是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单元是老工业城市,早在2013年,徐州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

徐州市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两个园区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徐州示范了什么?

敢于突围:搬迁改造腾出发展新空间

2011年,贾汪区被国家正式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6年10月,贾汪境内的最后一座煤矿关闭。作为徐州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工业的发源地,贾汪区从此开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艰难的转型之路。

贾汪区采煤塌陷面积高达13.2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4%,占全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贾汪区狠抓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贾汪还主动作为,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454家,实施强盛煤气、腾达焦化搬迁,两年内转移关停4家焦化、5家钢铁铸造、3家煤电企业。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共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贾汪成为江苏入围的3个地区之一。

鼓楼老工业区是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市区约80%的化工企业集聚于此。这些化工企业对河道水质和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实施鼓楼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将位于主城区内的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实施产业升级,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进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徐州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010年,鼓楼区吹响了声势恢弘的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集结号,启动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近年来,仅鼓楼区就搬迁关闭工业企业近400家,其中大中型化工企业28家,包含金浦氯碱、恩华药业、中轻海鸥等3家上市企业全部搬迁关闭;实施了798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腾出了2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450家,鼓楼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由全国试点上升为全国示范。

沛县有着近50年的煤矿开采史,采煤沉陷区面积262.5平方公里,涉及7个镇(街道)、近30万人。201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沛县调研时指出,要把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作为试点,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一年半来,沛县以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为突破点,突出集中居住区、园区、景区“三区”引领,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转变农村生产方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农村居民“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2018年至2019年,沛县共实施8个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建筑面积131.97万平方米,涉及41个压煤自然村、4.4万人。截至去年底,共有5533户、2.1万人可搬出采煤沉陷区。已建成62个农村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集聚人口13万人;在建项目38个,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惠及119个自然村、9.8万人。铜山区本着宜耕则耕、宜水则水的原则,大力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工作,共治理采煤塌陷地3.87万亩,搬迁村庄18座,新增耕地2.4万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1.5万亩。

勇于赋能:修复治理集约利用树立全国典范

采煤塌陷地治理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市从生态修复、复垦复耕、建设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潘安湖原为权台、旗山等煤矿采煤塌陷地,是贾汪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塌陷最严重的区域。由于塌陷深度深、煤炭废料资源化利用率高、废料回填污染土壤等原因,传统修复方案在贾汪并不适用。而投入资金大且短期难以看到效果,令贾汪区一度面临财政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既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要有战胜困难的办法。贾汪区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为塌陷地整治提供的技术支撑,在实践中创新运用地貌重塑技术和土壤重构技术,通过“挖低垫高、削高填低、扩湖筑岛”等具体措施,成功修复潘安塌陷地,建成了潘安湖湿地公园。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矿山地下空间资源化利用两个领域大力拓展、创新发展,掌握了开采沉陷预测与修复技术、矿山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治理设计与施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为全国矿山采空区废弃地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树立了典范。

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我市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开展采煤塌陷地建设再利用科技攻关,探索地面沉降稳定性评估、采空区地基处理及抗变形建筑技术,在治理后的采空区上建设住宅小区、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实现采煤塌陷地的多层面、高效益、综合化利用。其中,徐州工业园区利用5000亩工矿废弃地和采煤塌陷地,建设了2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安置小区,建成18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以及“六横七纵”13条道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大黄山煤矿塌陷地,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100亩,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厂房和办公场所等建筑,实现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经济利用价值最大化。

全市通过“采煤塌陷复垦、基本农田整理、生态环境修复再造、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既实现了“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变,又激活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采煤塌陷地治理单靠政府财政很难快速推进,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市相关部门积极动员煤矿企业参与塌陷地治理,并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沛县与徐矿集团共同踏勘塌陷地现场,对具备复垦条件的976亩采煤塌陷地制订了复垦方案;社会资本参与的杨屯镇卞庄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2455万元,项目总规模650亩,计划新增耕地380亩。这些举措一方面缓解了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了塌陷地治理效率。

我市还开展“采矿区+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试点,打造以安国湖湿地一期9000亩二期1.1万亩、龙固镇龙湖湿地3090亩、杨屯镇7600亩塌陷地洪福湿地景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作为全国、全省的示范区创建试点,沛县全县6家煤矿企业已有5家获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打造『三大样板』: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我市2018年和2019年蝉联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表扬激励。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宏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徐州将在全国打造“三大样板”,一个是聚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争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二是深入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争做体现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的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板。三是创新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争做以中心城市带动资源连片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

泉山区九里湖附近,原有一片超过33平方公里的工矿区,成为发展“洼地”,3年前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如今,该地区已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避险安置和接续替代平台等重大项目32个,完成投资31亿元以上。永嘉科技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等拔地而起。鼓楼区成功引进规模100亿元大唐电信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和30亿元的江苏“一带一路”淮海智慧产业子基金,初步构建了“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贾汪区在“破旧”的同时,积极“立新”。占地2315亩、位于青山泉镇东北的徐工配套产业园,是在拆除的“散乱污”企业原址上建设,将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绿色生态的全国一流工程机械类专业园区。2011年以来,沛县基于矿地统筹的理念,提出“沛北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在矿地一体化、采煤塌陷预测、压煤村庄搬迁与治理、煤矿区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全力推进沛北一体化建设。

获批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国家将持续给予示范园区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赋予徐州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土地利用、政策性金融信贷等领域重要支持,将有力推动徐州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跨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样板,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凤凰涅槃、行稳致远。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次被纳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下一步,我市将全力做大做强两个示范园区,更大力度发挥国家级开发园区作为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作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培育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及ICT、现代服务业四个千亿级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技术两个500亿级产业,构建“4+2”现代产业体系。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重点培育安全科技和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一特三主”产业,着力建设安全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传感器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打造全市创新创业的活力区。

主持人:王正喜摄

本版图片: 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摄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