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复工复产热气升腾 科技创新争分夺秒
疫情之下,徐企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以创新厚植竞争优势 |
|
||
|
||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通讯员 冯钰茹 4月15日,江苏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红灯闪烁,穿着洁净服的工人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进行着新一代电池片的改进和研发。 2020年一季度,华恒电池片总出口量超300MW,在全国保持着行业排名前五的位置。3月23日,华恒作为首次获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受到表彰并获30万元奖励。 研发先行,用科技创新激活技术要素,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行业,成为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拥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往往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用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的发展。 4月16日,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非布司他片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019年度,万邦医药非布司他片国内销售额约11.26亿元。截至2020年3月,万邦医药现阶段针对该药品一致性评价累计研发投入人民币约2142万元(未经审计)。该药品顺利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以“创新”为根本,2020年,万邦医药将进军欧美、拉美,继续加大国际化业务版图开拓。 眼下,我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热气升腾,科技研发争分夺秒,向创新要效益,向科技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双胜利”的良好局面令人振奋。 靶向发力 自主技术奠定行业地位 3月25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的员工与五湖四海的吊装用户隔屏相聚,共同“云”见证徐工集团第二十万台轮式起重机下线暨12款新品首发的历史时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陆川说,正是对科技的持续关注,徐工集团在一直保持行业单品销量纪录的K系列25吨级基础上,经过又一轮技术全面升级,继续扛鼎中国轮式起重机领域产品销量冠军的大旗。与此同时,百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将在施工效率、作业能力上再创新纪录。 4月5日,在上海电气研砼(徐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一边是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边是挖斗盘旋,吊臂升腾。作为全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的重大产业项目,上气研砼一期项目已投产,累计向全国40多个装配式建筑商提供了400多套各类型PC(混凝土预制)生产线设备,成功申请专利60余项。建设中的二期项目将侧重风电塔筒预制生产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研发。“这又将是一个填补多个技术空白的项目。”该公司技术副总周培群说,二期厂房建设的同时,63名研发人员一刻没有停歇,以期实现在风电塔筒生产设备方面拥有完整的自主技术。 “现在,我们的150台单晶生产炉已全部开启,2020年的生产订单排到了12月份。”4月10日,在江苏天科合达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晶体生长炉红灯闪烁,24小时不停歇运转,公司副总经理张平告诉记者,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生产线,同时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碳化硅晶体衬底生产基地,天科合达正是因为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碳化硅单晶行业握有充分“话语权”和“发言权”,才能在疫情之下不乱节奏,订单充足。 加大科研投入,做强创新主体,是我市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和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路径。 据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统计,2019年,全市专利申请336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175件,增速均为全省第一;全市共获得中国专利奖28个。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2个,省级以上孵化器51个,高新技术企业571家,国有独立科研机构36家。 据市科技局统计,2019年,徐州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奖项目数省内仅次于南京;获省科学技术奖28项,获奖总数接近全省总数的1/10,同比增长100%,居全省第二。全市新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38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644.23%。当年度通过科技中小企业评价企业610家,较上年同期增长40.55%。 政府搭台 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 “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原油库、成品油库面积都非常大,安全巡视如何突破人力限制,用上更多高科技,实现少人化、无人化是技术革新的灵魂。”4月17日,江苏德大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企业的科技副总薛善良正带领研发团队对一款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德大石化旗下产品包括智能储运系统、防燃防爆预警等系列产品,拥有3项发明专利证书、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5项外观专利证书、3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目前,企业正着重在新一代组装式浮盘、无人机蜂群巡航技术方面展开技术攻坚。 根据科技部门政策,凡申报入选的“科技副总”享受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和待遇,和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可给予立项支持。 “科技副总”只是我市政府部门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用科技为制造业赋能的一个缩影。 2019年,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联系,促成上海交通大学(徐州)新材料研究院项目落户高新区安全科技产业园;全市累计获批省“科技副总”314位;全市校企联盟总数达到2010个,居全省首位。7家企业、4所高校获批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院士工作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共奖励310万元。徐工机械、江昕轮胎和鑫宇光伏3家企业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资助4400万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智谷光频研究院获批市新型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类项目。 “小升规”“企成高” 政企合力迈向“智造”和 “创造” “我们将以此次获评高新技术企业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持久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江苏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德苏表示,华恒的研发和技术团队聚集了包括清华、中科大等知名院校硕士、博士10余人,并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两年来,在国内光伏市场整体遇冷的形势下,华恒通过技术更新、产品升级,使产品不断得到国内外业界的认可与信赖。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企业。 根据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计划,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加快实现“小升规”“企成高”,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带动形成高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集群。面向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健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政策、科技金融等托管服务。 同时,实施顶尖人才引进、领军人才集聚、双创人才倍增等计划,构建多层次、梯队式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抓紧抓实产业培育,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产业研究、项目引导、协同创新和投资拉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建成以四大新兴产业等为主导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建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对符合条件的已建和新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认定备案。加快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实现一批符合产业布局、带动力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协同创新项目在徐州落地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