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郑州高新区:砥砺前行 破茧成蝶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作者:  时间:2021-03-12

座谈会现场 张宝摄

人民网郑州3月7日电 (侯琳琳)3月6日上午,郑州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科学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新区骨干企业代表、科研机构负责人老领导、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回顾高新区三十年发展历程,为高新区新的发展建言献策,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三十年里,郑州高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三五”之末更是破茧成蝶。那么郑州高新区在过去三十年里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0年砥砺前行 “十三五”成绩斐然

获批国家高新区30年来,郑州高新区从一个最初只有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服务完善、产业聚集、科技领先的现代化科技新城,辖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方面集聚了较强的发展优势,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城市建设上,高新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城市功能已经相对齐备。各项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辖区广大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末,郑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15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7.4亿,增长133%;企业数量达到45029家,增长276.2%;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增长51.7%;人口数由30万增长到70万,增长133%。集聚了全市76.2%的高新技术企业、6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69.7%的高端创新人才、84.6%的新型研发机构。在首次发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排名》中,位列全国387家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第45位,为实现“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主导产业更加聚焦,新兴产业加速涌现,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新零售等领域优势凸显,一批典型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实现爆发式增长。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四个一批”培育持续壮大,创新孵化能力持续领先,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载体数量和孵化能力在全省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共享,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互联网+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中部大数据平台,整合全球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区域创新需求数据资源、跨区域市场主体资源,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

科技金融服务完备。围绕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着力完善金融链条,在金融供给端、金融需求端、供需对接、政策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高质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在重大改革方面,高新区全面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系统重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突破。

会议还提到,全面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系统重构深化国有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等重大改革在高新区相继落地。其中政策先行先试更是取得突破,基本构建完成“金梧桐1+6+N”政策体系,近年来累计出台15项政策,2020在河南省各开发区中率先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和《郑州高新区应急转贷周转资金管理办法》,经验做法更是得到省、市肯定。

智美新城建设迅速推进。辖区全域进入开发建设新阶段,主干路网基本覆盖,奠定了高新区城市发展的骨架。一是城市面貌大幅改善,二是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三是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四是产城融合步伐加快。五是数智治理率先启动。过去的30年里的砥砺前行换来如今“十三五”的成绩斐然,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十四五”充满期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四五”未来可期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去年8月份,高新区委托中科院、长城战略研究所编制十四五规划,目前《规划纲要》已经定稿,即将印发。《纲要》结合“十四五”时期全球形势、我国形势、郑州形势以及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创区功能定位,提出郑州高新区未来总体发展思路,远景目标和具体路径。

《纲要》提出在2035年高新区要基本实现“一区三化、五个支撑”目标,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序列中不断提升晋位。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承担起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两项使命和培育新产业、引领新业态、打造新模式等三项任务;在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勇当排头兵、领头羊,做好“西美”的增长极、发动机,成为引领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强大引擎,努力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不断强化高新领创闯、推进西美高质量,落实“一三五六”目标路径,有力支撑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实现更加出彩。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