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让“产业强”成为徐州发展的显著标志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1-11-23
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实施工业倍增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徐报融媒记者 朱睿

产业强则城市兴,建设产业强市是徐州决胜未来的根本所在。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加快建设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让“产业强”成为徐州发展的显著标志。

11月20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原则通过《全市工业倍增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规模总量、结构层次、科技支撑、智能引领实现大幅提升,力争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力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是市工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工作抓手。根据要求,市工信局将全面实施“六大攻坚行动”,更大力度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地标产业链

打好产业集群攻坚战,要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发力,也要让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方案提出,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六大新兴产业,推动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以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为引领,形成3000亿元规模的全球地标性产业集群,继续深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实现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精细培育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节能环保产业的特色产品,到2025年实现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未来产业培育计划,要求围绕深地产业、5G、大数据等领域深度谋划,抢占发展制高点,每年新增企业50家以上。

新兴产业百花齐放,传统产业硕果累累。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方案还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要求,促产能、提产值、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到2025年,传统产业发展质效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为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我市将聚焦重点产业链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通上下游环节,实现全链条培育,打造地标产业。同时,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延伸高附加值环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达到35家。

培育优质企业梯队

做精“专精特新“企业

梯度打造制造业优质企业,就是要聚力培育龙头企业,做精“专精特新”企业,壮大中小微企业,不断“提品质、创品牌”。

近年来,我市不断持续深化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工作,企业孵化能力不断增强。方案强调,要将“一企一策”培育机制动态推进,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同时实施企业上市“鹏程计划”,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开展精准指导培育,并打造企业上市孵化平台。到2025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达到45家。

“专精特新”企业是保障经济韧性的强心剂,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方案指出,要突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导向,到2025年,打造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家。此外,还要推进壮大中小微企业,并推动各级各类企业提升品质、争创品牌,不断培树质量标杆。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方案还提出招大引强、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等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工业倍增工程。

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强调,要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力争每年招引落实10个以上“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持续压茬推进“765”计划。同时围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效,加大技术改造,力争每年实施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00项以上。还要在做强特色园区支撑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建设功能齐备的都市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攻坚行动提出,要全方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与大院大所、高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对接合作,打造一批高质量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研发成果不断转化。同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数字赋能攻坚行动指出,以数字赋能企业全面智能化升级,到2025年,全市数字化转型企业总数达到500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同时着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提高优势产业链的本地配套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重点聚焦企业云步伐,要求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2025年,将徐工汉云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绿色发展攻坚行动提出,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聚焦节能减排,加快重点行业降碳,积极实施碳达峰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绿色工厂达到30家;每年实施市级节能改造项目100项以上,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