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海洋!江苏海洋经济突破9000亿元
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江苏临海拥江,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沿海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2021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在经济强省江苏被视为“短板”的海洋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
海洋经济强劲跃上新台阶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各类产业活动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作为海洋大省,江苏区位优势独特,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日前发布的《2021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省“蓝色动力”海洋经济强劲,2021年江苏实现海洋生产总值(GOP)9249亿元,海洋经济迈上9000亿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2.5%,增速为近三年最高。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10.2%。
2021年,江苏对外贸易快速复苏带动沿海沿江港口生产较快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良好。沿海沿江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1亿吨,比上年增长4.4%;集装箱吞吐量2099.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4.4%。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颇具特色,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海洋电力业加速发展,全省能源结构进一步调“轻”调“绿”,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沿海沿江港口生产增长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世界航运市场逐步回暖,全球新船需求显著回升,新承接订单量大幅增长,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位居全国之首。2021年,海运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5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呈现稳步发展、增势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省域海洋经济体系形成
江苏海洋经济与经济强省地位相比,仍被视为“短板”和“软肋”。相比广东、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江苏沿海地区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海洋经济体量,无法与经济强省地位相匹配。是什么制约了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江苏沿海海堤外滩涂面积达 750万亩,占全国滩涂面积1/4以上。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洁指出,江苏海岸线主要以滩涂为主,制约了港口航运、海上石油开发等大型项目的实施。
相比山东青岛、浙江宁波、辽宁大连,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和连云港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均有差距。江苏沿海缺乏“明星城市”,缺乏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从海洋产业来看,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地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全国滨海旅游业2021年实现增加值15297亿元,江苏滨海旅游业仅实现增加值478亿元。《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去年年底获国务院批复,我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根据《规划》,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江苏沿海地区将加快与上海、苏南地区的一体化步伐,促进南北跨江融合,吸引要素资源跨江北上,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江苏沿海将承担贯通东西的重任: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打造陆海联动区,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盐城打造河海联动区,增强对苏北和皖北地区辐射带动,依托江海门户城市南通打造江海联动区。
《规划》对沿海三市进行差异化定位。南通被定位为“江苏开放门户”,建成“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加强国家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盐城要做亮东方湿地等生态品牌,推动跨国的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连云港要持续推进“国际枢纽海港”建设。
“主战场”项目如火如荼开展
“3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项目是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承建的一艘运输施工一体化风电施工船,全回转起重能力2400吨。”5月25日,三峡集团3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项目下水仪式在海门基地举行,招商工业副总经理吴四川十分自豪。
在海门相邻的如东,H6、H10两座海上风电场迎来全机组全容量并网后首次满发。这两座海上风电场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年均上网发电量24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00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万吨。
在连云港市,又一中国之“最”近日诞生,国内最长110米海上风电叶片在连云港下线,该叶片配套的风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约5.6万个家庭一年用电,每年减少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盐城市,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5月26日落户当地。依托独一无二的“风光”资源,盐城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建设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是提升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打造沿海创新走廊之举。”省自然资源厅海洋经济处副处长刘军强说。
江苏沿海由南向北分布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这里是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主战场”最前沿,海洋经济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
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来看,2021年,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3个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为48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1%。沿江地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镇江、泰州市)海洋生产总值为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
“全省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
“全省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江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沿海是关键变量”。江苏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是江苏的沿海城市,但广义上来看,相对于内陆省份而言,江苏全省即沿海。
不久前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沿海地区是全省发展的重要轴线,事关全局和整体”。江苏海岸的特点,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既有制约,也蕴含了机遇。“江苏海岸线长,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力发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亮点突出。”省自然资源厅海洋经济监测中心主任钱林峰说。
该监测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省海洋传统产业稳中加固,海洋交通运输业增长稳定。全省沿海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同比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512万标箱,同比增长6.3%;海洋船舶工业稳步复苏。全省造船完工量413.2万载重吨,新承订单量265.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453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3%。新时代造船与地中海航运签署了14艘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价值超过16.8亿美元。江苏力争到2025年船舶和海工市场份额在国内超40%、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8%左右,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第一强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江苏沿海是撬动苏中、苏北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战略支点,是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地。”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深有感触。
除了通盐连沿海三市,《规划》中关于“高水平建设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提出要发挥南京、无锡、镇江等沿江城市海洋科教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做强江苏(南通、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苏州、泰州等城市医药产业优势,打造海洋药物和生物产业新高地。《规划》鼓励沿江产业园区吸引涉海龙头企业、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众创型小微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涉海企业集群。策应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推进优质产能向沿海、苏北地区升级转移,腾出发展空间,留足生态空间。
江苏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
□ 本报记者 丁蔚文